今天从世尊回答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启请偈起,开始研习一下吧。
一、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一切达如来境界者的本起因地,也就是最初最根本的起点,都是因为他以大智慧觉悟,完全去除了无明。
这句偈再次说明了,如来即是觉悟、佛即是觉。这中间并没有任何之曲折奥秘,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智慧觉悟,了达无明,就是如来。那无明是什么呢?下面回答了。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了达无明,就是认清了这世界万象,如空中之花。空中之花,虽一样鲜艳真切,但却是幻化幻影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逐境追花,流转轮回。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进一步说明这世界万象,其实就象梦境一场。所谓人生如梦。梦里一切都是那么真切,有悲有喜有行有止有动有静有生有死,可一朝梦醒,一切都没有了。人生与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梦境,大家营营碌碌、悲欢离合、建功立业,一朝觉悟,方知全是虚幻。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虽然人生如梦,世界如空花。梦起梦消、花开花灭,流转不息。但是,还是有一个平等不动转的,那是什么呢?是“觉”,或者可以把它当作“觉性”,这个东西就如空广无边,不增不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虚空。觉性如此,平等不动。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当你一朝识得这个“觉性”,体证到它遍满十方,那,就是觉悟成佛成道了。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 满故。
越是体证到了此觉性遍满十方,一切世界人事的本质就是镜花水月,就也知道,所谓成佛得道,也是虚空无得。因为,越圆 满,越虚空,也只有虚空本性,才是真圆 满。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二、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读到这里,我有种会心的笑。刚才世尊在回答文殊菩萨的提问时,说一切如来的本起因地,就是这智慧“觉”性。而现在,回答普贤菩萨的问题,无明幻想生起的起点,也是这“圆觉心”建立。
此“智慧觉”性与这“圆觉心”是一是二?
光头以为是一。成佛得道是这“觉”,幻化无明生起也是这“觉”。正所谓,凡圣石上所刻,“一念迷则凡,一念悟则圣,凡圣一体”。
何以故?
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这些比喻很常见,佛经里常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虚空中生起一朵花,肯定是得有一个依托。依托之处就是虚空。花开花灭,变来变去,可是容纳这种种变幻的虚空,本身并不变化啊。
无明生起,幻花生灭,也都是在“觉”性里折腾,而这“圆觉心”本身是不动的。
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 满,觉心不动故。
再次说明,“觉”心不动。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修行的方法,就是要认清幻相,远离诸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觉悟就是那一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