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好多事,从早忙到晚。
返回精舍内,再捡圆觉心。
第三位出场请益的菩萨,是普眼菩萨。说实在话,我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位大菩萨的名号呢。不过,我很感谢这位菩萨,因为他的提问很平实,也正是我想问的问题。
他问的重点是:我们普通人,如果没有办法象前两位大菩萨文殊、普贤一样,一下顿悟入了圆觉之海,那么该怎么样渐渐修习呢?
世尊真的很慈悲。前两位大菩萨的请益,他回答的内容不算太多,但回答普眼菩萨时,他回答得很详细。在世尊的教导里,我头一回听到了止、观的修行之法。
我们看看世尊是如何教诲的吧。
“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正念”是形式,我的理解是静心、专心,“远离诸幻”是重点,要认识到一切皆幻化的本质。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奢摩他,就是止了。致心一处不说,重点还要坚持禁戒。世尊开始教我们打坐了。阿弥陀佛。
老实说,后面观法,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我知道,世尊在教我们宴坐时,所谓“恒作是念”即是起观。从身由四大和合而成,而四大终会毁散起,到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终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此,是我等数劫要勤修之法也。
三、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金刚藏菩萨第四个出场了。
跟普眼菩萨一样,对金刚藏菩萨,我也很面生,但较之普眼菩萨,还稍稍要熟悉一点。比如说,我们时常还会听到看到金刚萨埵,似乎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号。我们可以去搜搜这位金刚藏菩萨的介绍。
他的问题:
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
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
世尊怎么回答?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1,“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无明也好、佛也好、圆觉也好,都得在定止清净之后,不是思惟心能得到的。
2,“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虚空是有还是无呢?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以一般的思惟来看,如果说虚空是有,那么,既然是有,便不算是虚空了。如果说虚空是无,那虚空都无,它物何寄呢?所以,世尊的教导是: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圆觉境界,即是这种非有非无平等虚空性。
3,“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什么菩提、涅槃、成佛、轮回,在如来妙圆觉心来说,都是虚妄。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这一点如同《金刚经》里头的那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4,世尊最后否认了这位金刚藏菩萨的问题:“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这节里世尊有一个炼金的比喻。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