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39523 次 | 回 35
#1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安溪铁观音传统加工工艺


 


第一章 安溪乌龙茶特点


 


       安溪乌龙茶是属半发酵茶类。它外形肥壮、紧结、卷曲,滋味醇厚甘鲜,带有自然的香花味,有良好的提神、健身功效,是国内外人民喜爱的饮料、优雅的欣赏品和日 常生活的必需品。


 


        乌龙茶的初制,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为一整套自己独特的采摘与制造方法。


 


一、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在外形方面主要是肥壮、紧结、卷曲、沉重;内质方面突出的是带有自然的香花味和“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成茶兼有红茶的醇厚可口和绿茶 的清香鲜爽。(表一)


 


表—1 乌龙茶与红茶绿茶品质主要特征比较表


 



















茶类

外形


内质

乌龙茶肥壮、紧结,卷曲,螺状、色泽三节色、乌油润、有光泽“半发酵茶”,有各种自然的香花味,香高味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强,汤色金黄,叶腹呈黄绿,叶边镶红。
红茶较细嫩,形匀直,紧结,色泽褐红,带有芽毫。“全发酵”,香气清纯。滋味醇和,汤色金红色,叶底红艳或褐红色。
绿茶细嫩,紧结,条索扁形、珠形,色泽乌绿,芽毫显露

“不发酵”,清香细长,滋味清纯略鲜爽,汤色鲜绿,淡绿,叶底黄绿色。


 


二、安溪乌龙茶采制工艺特点


 


        安溪乌龙茶采摘成熟度适宜的鲜叶,在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下,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品种等情况,运用灵活的“看青做青”,使鲜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了独 特“色、香、味”的内质,又以包揉等特殊整形方法,把茶叶揉成紧结、卷曲的外形。其制造工艺复杂,做青过程和红茶的萎凋、“发酵”作用相似,炒青工序又和绿茶的 炒青作用相近。


 


表—2 乌龙茶与红茶绿茶采制工艺比较表


 




















茶类

采摘标准


初制程序

乌龙茶顶叶开面4—5分成熟。采驻芽2-3叶晒青→凉青→摇(凉)青→炒青→揉捻→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
红茶一芽2-3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绿茶一芽2-3叶或一芽一叶

凉青→杀青→揉捻→干燥(炒干或烘干)


 


三、安溪乌龙茶的分类


 


        安溪茶农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和培育了大量的高产优质的品种,各品种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和不同含量组成的内合物质,因而也具有各种特点和品质风格,在收 购、出口上一般公为铁观音、色种、乌龙三大类。


 


        1、铁观音:由铁观音品种茶树采制的高级名茶,是安溪乌龙茶的代表。制造工艺精巧考究,成茶肥壮,紧结、沉重,色泽乌润带有砂绿,香气高强芳馥,有特殊的“观音 韵”。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味强,叶底肥厚软亮,红边鲜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


 


        2、色种:除安溪铁观音和乌龙品种外的各种品种的总称,主要有毛蟹、本山、黄旦、梅占、大叶乌龙、奇兰等五十多个品种。这些品种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制造技术特点。 茶叶品种也各有特异的形态与香味,如黄旦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毛蟹外形匀整、紧结带芽毫,内质香气高长,茉莉花型,滋味清醇。


 


        3、乌茶:由乌龙茶树品种的鲜叶制造而成。是历史悠久的品种之一。成茶条索匀细,呈乌绿色,有焦糖香味,滋味醇和可口。

#2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第二章 乌龙茶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是茶树栽培管理的最终收获,也是茶叶制造的开始。合理采摘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乌龙茶品质要求和独特的制造特点,这个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采摘标准


 


         安溪乌龙茶的采摘标准,要求考究。一要适宜的成熟程度;二要均匀一致,三要保持鲜灵性。春、秋茶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4-5分成熟,采驻芽2-3叶,以3叶为最佳;夏、暑 茶可适当嫩采。春茶生长季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经一冬春生长,营养物质贮藏丰富,茶芽萌发比较整齐,叶片生长不易激变,细胞壁增厚速度慢,持嫩性强,采 摘期长,可适时采摘。如品种单一,产量多,初制场所小,人力、物力不足的生产单位,也可提前1-2天开采,达到“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夏暑茶季 节,气温高,茶树生长速度快,细胞组织发达,纤维素含量多,叶质易老化,因此可适当嫩采。秋茶季节,气候凉爽,芽叶生长慢,为了促进秋茶形成高香气质,宜掌握适 宜成熟度采摘,但适当嫩采可提高滋味的醇厚度。


        乌龙茶采摘标准较红、绿茶成熟,其主要原因是:


        1、茶叶品质的需要:为保证乌龙茶的独特风格,鲜叶要求不甚细嫩,据资料分析:制乌龙茶的鲜叶原料老嫩与品质有密切相关。高级茶的水浸出物和单宁含量较少,例如一 级铁观音水浸出物含量(占干物质)39。32%,单宁12。32%,而三级铁观音水浸出物含量41。70%,单宁14。65%。


 


         2、适应做青操作: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茶青须经过晒青、摇青的多次搬动和摇动,如原料太嫩,嫩芽在摇青过程中容易发红变质,达不到“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色,导致 内质不佳,滋味苦涩、香气低、汤色泛红等缺点。而较成熟的芽梢,上下叶嫩度相似,叶质破损程度接近,利于发酵均匀。


 


         3、便于控制鲜叶水份的散发速度和方式:鲜叶水分正常散失通过气孔、角质层和皮孔三种途径。幼嫩鲜叶气孔多,开张度大,散水快,经气孔散水数约占散水量的50-60%, 角质层溥,散水较多,占30%左右,皮孔占5-10%,较为成熟鲜叶,角质层较厚,梗皮成熟,散水量大大减少,水分基本上由气孔途径散发,少量由角质层散发,这利于做青 过程中控制水份散的速度。


 


二、采摘时期


 


        茶树的萌芽,新梢的生长和采摘时期,是受各种因素所影响的,安溪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4-5季,一般采摘时期见表二。


 


表二--1 鲜叶采摘节气时间表


 
























季别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冬茶(冬片)
节气谷雨--立夏后夏至前后--小暑立秋前后--处暑后秋分前后--寒露霜降后--立冬
时间4月20日-5月10日6月10日--7月5日7月25日-8月20日9月15日-10月15日10月20日--11月15日

 


       采摘期受下列因素影响:


 


       1、海拔高度:安溪县地形复杂,海拔相差甚多。全县可分为三大类:1、南亚热带丘陵区,海拔300米以上,茶树生长条件好,该类区茶叶产量占全县32%,全年可摘五季, 采摘期略早。2、中亚热带低山区,海拔300-850米,茶树生长适宜,茶叶品质好,占全县63%,一年可采摘四季,采摘期稍迟。3中亚热带中山区,海拔850-1000米左右,该 类茶叶产量占5%,气候凉爽,阴湿多风,土壤差,一年仅采3-4季。


 


       2、茶树品种:安溪优良茶树品种繁多,采摘时期各异,一般可分为:1、早芽种:黄旦、早芽乌龙、大红等,采摘期比中芽早5-10天;2、中芽种:毛蟹、奇兰、梅占等大部 分品种。3、迟芽种:铁观音、慢奇兰、肉桂等,比中芽种迟3-5天。


 


       3、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采摘期。如寒流(倒春寒)秋寒或夏季、秋季高温,以及不同的地形、地片都造成局部不同的小气候,也会使采摘期变化1-3天。


 


        4、茶园管理措施:不同的肥培、采剪、喷灌等措施影响采摘期,一般肥料充足、采养合理、水分适宜的茶园,茶叶持嫩性好,采摘期迟1-2天,水、肥管理不足的半老茶 树,长势弱,对夹叶多,出现驻芽早,应早采。


 


三、采摘方法


 


        安溪乌龙茶鲜叶采摘,为了适应做青”走水“的需要。茶农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方法。采摘时,将拇指与食指分开,从芽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 折,向上一提,将茶叶采下。这种采法优点有三:1、避免机械损伤,每向上摘断一个芽叶,有一半叶张在手心,另一半叶张在手外,避免全部叶张捏在手中受热变质压伤, 鲜叶完整无损。2、枝梢长度适宜,采下的鲜叶均匀一致。3、采摘上能做到“三不带”,即不带梗蒂,不带草叶、不带鱼叶,防止一把抓。这种采摘方法,操作灵巧,速度 快,工效高


 


        采下的鲜叶在茶卡中也要防止压挤过紧及太阳曝晒,如叶温升高“流汗”,将影响鲜灵性,降低鲜叶质量。


 


         采摘时应做到“三分开”:


         1、不同品种分开:国灰不同品种的鲜叶从外部形态到内含物质都有差别。如梅占叶质厚而脆,水浸出物为49。32%,单宁为21。47%,黄旦叶质较溥而柔软,水浸出物为 43。28%,单宁为19。10%,铁观音叶面隆起,叶质肥厚,水浸出物为43。43%,单宁为“18。71%,所以在做青程序上也不同,必须分别开采,分开制造,才能发挥各品种的 优势


 


         2、早、午、晚青分开:由于在一天当中茶树光合作用强度是不相同的,茶树叶子制造和累积的光合作用产物相差较大。上午六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上123.24,中午时是 357.76,下午2时是739.51,下午4时是246.42。由此可见,早青内含物少,含水量多,而且由于贮存时间长,消耗多,香气较低,午青内含物多,含水量少,能用时付制, 成茶品质好,香气高,滋味醇厚。而晚青则由于光合强度下降,含水量上升,未经阳光晒青,品质一般也比午青差。


 


        3、不同鲜叶分开:虽是同一品种的鲜叶,但有大有小,应分别采制,以使晒、摇、炒、揉捻均匀一致;不同地片的鲜叶,内含物、含水量不同,有的地片的茶叶带有特殊的 “岩味”或香味,要注意分开;不同的鲜叶嫩度,含水量不一致,也应分别采制,不同叶色分开,造成不同叶色主要是农业管理措施的差异,包括施肥品种和方法的影响, 如叶色淡绿,则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多,制茶上就使用相应的方法。


 


四、鲜叶管理


 


        茶叶采摘后因受气候条件和乌龙茶初制工艺的限制,不能及时付制,需要一定时间的贮存,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很好保持鲜叶的新鲜度,才能保证茶叶质量,严防优质的鲜叶 因管理不当而劣变,使成茶品质受到影响。


 


        为了保持鲜叶的鲜灵性,应及时验收,及时运送,鲜叶进厂后应摊放在凉爽、湿润、空气流通、清洁的场所,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室内较低温度。


 


        鲜叶堆放不宜过厚,一般在15-20厘米,但可根据地气温高鲜叶干湿、老嫩等情况适当掌握。鲜叶堆积过厚,呼吸作用旺盛,二氧化碳积聚过多,通气不良,氧气不足,造成 无氧呼吸,使鲜叶中的糖分解为醇类。鲜叶在摊放过程中,要及时翻动通气,使鲜叶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和热量及时蒸发,以免水分聚积在鲜叶表面,俗称“流 汗”,而降低茶叶品质。堆放期间,每隔0。5-1小时翻动一次,动作要轻,尽量避免机械损伤。鲜叶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鲜叶中的内含物质消耗过多,同时容易发酵 产生酒精气味,致使鲜叶品质严重劣变。


 

#3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第三章 乌龙茶做青阶段


 


         乌龙茶制造过程中的晒青、凉青、摇青合称为做青阶段,是乌龙茶内质形成的关键,是制茶技术的体现。制好茶必须“天、地、人”配合:“天”指季节、天气;“地”指 地理环境对鲜叶质量的影响,包括鲜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的含量与组成比例以及海拔高度、地形、地势、茶园管理措施、茶树品种等因素;“人”指制茶技术水平和人的主 观能动性,三者中,“人”是主要决定因素。


 


        做青过程中鲜叶的化学变化对品质有密切关系。做青的技巧就在于根据各种自然气候条件,采用灵活的操作方法,控制鲜叶内部各种物质成分变化的程度,从而获得优良 的品种。


 


第一节 鲜叶中主要成分与做青的关系


 


        1·水份:水份是鲜叶中主要成份,乌龙茶鲜叶较为成熟,含水量一般为74-77%,水份存在于细胞液和原生质胶体中,它是物质反应的介质,又是积极参加反应的基质。根据 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速度与此瞬间反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并且每种反应的浓度方次等于反应式中各个化学成分前面的系数)水份的变化和做青密切相 关,是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操作依据。做青时既要促进水份的散发,加速化学变化,又要控制水份散失的速度和数量,使叶内变化平稳和有节奏。铁观音春茶过程 水份散失率16—20%。失水速度呈现为先快后慢,第一阶段活动在细胞间的游离水散发,速度快;第二阶段游离水散发到一定程度后,速度减慢。采用摇青促使小部分细胞蛋 白质变性,释出结合水;第三阶段,随着摇青的加重,以结合水释出散发为主,速度继续降低,据试验,测定做青过程失水率如表三—1。


 


表三—1 铁观音春茶做青水分散发情况表


 











































项目晒青凉青第一次摇(凉)青第二次摇(凉)青第三次摇(凉)青第四次摇(凉)青
摇青转数(转)  120250500700
果、凉青时间(小时) 1233·55
水份散发率(%)8122·12·42·4
每小时水分散失率(%) 110·70·680·48

 


        做青中,水分以两种方式散发:第一种是正常方式,水份大部分通过气孔蒸发。由于鲜叶的呼吸作用(或氧化作用),消耗了部分物质,主要是醣类等简单物质,使鲜叶 细胞保持了生命力,维持了鲜叶的鲜灵性,这种方式,水份散发快,如不加以限制,则失水率过高,消耗多,俗称“拔水”,应加以控制和调节,尽量减少物质和水份的消 耗。第二种是不正常方式,在摇青过程中,茶青在摇动摩擦等外因作用下,以叶缘为主的部分细胞破碎和损裂。水份从破损处散发,多酚氧化酶也从破损细胞的线粒体中逸 出,与细胞紧密结合,这就形成了叶缘高浓度区,酶促作用激烈,红色产物显现。由于同一茶青嫩梢中的各部位,含水量不同,茶梗含水量达85%,叶片只74%,叶片水分蒸 发比梗快,形成水位差。摇青促进了水分的扩散和渗透,使梗中水分转移到叶脉至叶缘,叶细胞得到了充分的水份供应后,可使叶表气孔部分关闭,这也达到了减少呼吸消 耗,保持较多的物质的作用,这个作用,俗称“走水”。摇青过程中,两种方式随着摇动和静凉过程交替进行,有一定比例间隔时间,摇几次,摇多少,凉多久,摊叶厚 度,都应以完成其需要的变化,达到乌龙茶品质要求为准则,但总的要求是控制第一种方式,逐步深入进行第二种方式。


 


        2·多酚类(茶单宁):这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占鲜叶的干物质重量的15-28%。摇青后,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共同存在,产生了急剧的酶促氧 化作用,其产物是决定茶汤滋味、颜色的主体万分,对茶叶品质形成有很大作用,它的主要变化如表三—2。


 



 


        邻醌类物质呈黄棕色或红色,但非常不稳定,可以氧化其它物质而还原,对茶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叶绿素的破坏,花青素等苦味物质的转化,香气的形成。茶 邻醌还有一个特性,在水份的作用下,可还原为氧化儿茶酚。而在乌龙茶摇青中,由于梗叶水份的渗透,“走水”,使叶缘有规律性得到了水份补充,延缓了邻醌聚合的速 度,这就能控制“发酵”程度,保留较多的茶黄素物质,同时也使咝转化、变色充分。双黄烷醇类无色,溶于水,有一定的鲜味,是构成茶汤的鲜度和浓度的综合因子之 一。茶黄素色泽金黄色,鲜爽度、浓烈度和收敛性强,是构成乌龙茶滋味和汤色的重要因子。茶红素棕红色,是茶黄素氧化后的产物,也是构成茶汤因子之一,和叶底的红 色有关。茶红素进一步变化,则和变性蛋白质结合沉淀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是茶叶品质劣变的表现。


 


        3·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是含有碳、氢、氧、氮、磷的巨大分子,是由各种氨基酸缩合而成。茶叶中蛋白质含量点干物质的25-35%,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部分水解为 氨基酸,鲜叶也含有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中有少量的白蛋白,是能溶于水的。对茶叶滋味有一定影响。蛋白质对乌龙茶做青影响较大:1·要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具有一定的 亲水性,才能“走水”,亲水性是细胞进行渗透的条件。2·鲜叶中部分水份是与原生质紧密连结的结合水,经几次摇青破坏细胞后,促使蛋白质变性才能释放出来。3·蛋 白质含量比例要适宜,“发酵”才能正常,含量过多则相对降低多酚类等物质比例,使“发酵”变色过程产生过多的棕红色沉淀物,影响滋味,叶底褐红。氨基酸总量有近 30种,主要有茶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三种。有些氨基酸具有花香和鲜味,如茶氨酸具有甜和焦糖香。谷氨酸有鲜味,茶丙氨酸具有玫瑰花香。做青中,促进了部分蛋白质 分解为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转移作用,如嫩梗中的氨基酸含量比芽叶高1—2倍,而茶氨酸可高达三倍。非脂儿茶酚比芽叶高1-2倍等。这些物质随着做青“走水”扩散到叶 面,可增加叶的可利用的内含物,促进了香气的形成和提高。


 


         4·酶:酶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催化作用、很活跃的蛋白质,一切生化反应、光合作用、一切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必须酶的催化作用,。酶的种类有:1·移换酶;2·水解 酶和磷酸化酶类;3·裂解酶;4·氧化还原酶;5·同分异构酶。其中同做青关系较密切的有水解酶类的淀粉酶、蛋白酶和氧化还原酶类的多酚氧化还原酶。淀粉酶把茶青中 的淀粉分解为糖类,供给鲜叶呼吸所必须的物质,维持鲜灵性,也改善了茶汤的滋味等;蛋白酶伯促进了蛋白质部分分解为氨基酸和使蛋白质变性;多酚氧化酶作用最为重 要,它使鲜叶中多酚类物质产生了巨大变化。


 


        酶促氧化作用是一种化学变化,它的催化作用是受质量作用定律制约的,其反应的速度是与当时反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但酶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反应物的浓度大则 反应顺行,生产物有效浓度大则反应逆行。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则是利用了酶这个特性,通过摇青“走水”增加水份,降低叶液浓度,控制了酶促氧化作用。


 


        酶促作用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1·温度:温度高则酶活性强,反应激烈,做青是在自然较低温下进行的,因而酶作用平稳,称为“冷发酵”,这就较大限度地保持茶 青有效物质。2·细胞破损程度:摇青能部分破坏细胞,尤其是叶缘细胞,促进水份蒸发和酶促作用。少摇则反应程度轻,重摇则反应较为激烈,早摇则反应提前,这都应根 据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采取措施。3·基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速度,是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的浓度后,则反应处于平衡。做 青中,过多过早的散发大量的水份,虽促进了酶促作用,但反应物质转化不充分,品质下降,过早重摇虽在茶叶外观上有一定的红变度,但香气清淡,滋味偏青涩。


 


        5·茶叶色泽:茶叶中的色素很多,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养等,与制茶有关的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养,叶绿素有兰绿色的a和黄绿色的b,两类的比例约 为2:1,叶绿素总量占鲜叶干物质的0·6,类胡萝卜素养,包括胡萝卜素养和叶黄素养,含量为叶绿素的四分之一。


 


        做青中,叶绿素破坏分解,总量减少,鲜叶中为0·62%,做青叶中为0·57%,组成也改变了,其中叶绿素a破坏较多,叶绿素b破坏极少,使颜色转为黄绿色,其表现 为:1·晒青中的光线作用,结合氧的作用对叶绿素的破坏。2·做青中,叶绿素的作用和制茶变色过程中乙醇的存在,使叶绿素转化为叶绿素酸。3·做青中细胞破损,水份 的散失和蛋白质的变性,叶绿素也产生了破坏分解。4·邻醌能氧化破坏叶绿素。由于做青中有机酸的增加,叶绿素中的镁原子被酸中氧离子置换失去了绿色。


 


        类胡萝卜素养对茶叶的影响表现在叶色和香气。


 


       叶黄素较稳定,呈黄色。


 


       胡萝卜素养在酶促作用和热化作用下,可转化为紫罗西酮等物质,是香气的组成部分。


 


        6·芳香物质:鲜叶的芳香物质含量少,只占干物质的0·0。-0·05%,组成成份近50种,但对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影响很大。乌龙茶做青中香气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1·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的挥发、转移和利用:鲜叶中芳香物质包括高沸点和低沸点芳香物质。低沸点物质(200度以下挥发)占的比重很大,具有强烈青草味的青叶醇,沸点 为156-157度,约点芳香物质60%。青叶醇组成有顺型和反型两种类型。顺型占青叶醇总量的94-97%,带有很强青草气味;反型占3-6%,具有清香味。做青中青叶醇大量挥 发,鲜叶散发强青草味,由于顺发型号挥发比较多,反型比较少,因而达到一定阶段后可可转为清香味。高沸点芳香物质(沸点200度以上),如芳樟醇、苯甲醇、苯丙醇、 苯乙醇等约占鲜叶芳香物总量2%,它具有良好的茶香。做青在正常气温下进行,挥发量较少,含量相对较多。鲜叶中含有一些游离氨基酸,通过正常的做青“走水”,这部 分可以进行转移利用,如从含量比例多的茶嫩梗转移到鲜叶子中,增加了香味、鲜爽味。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在乌龙茶不同品种中成份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如铁观音鲜叶含青味少,带有一种特别的清香鲜甜味;黄旦鲜叶带有愉快的桂花香味;毛蟹带有较强的 清草味;梅占带有青味和辛味;乌龙鲜叶带有青焦味。根据香气的类型和强度,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做青操作方法,掌握不同的程度,以促进青味的大量散发。茶谚云:“青 气不去,香气不来”。多保持清香气味,俗称“保青力”,系指对特殊品种的特殊制法。


 


       2·做青中酶作用和光热等作用:鲜叶采摘后,就开始了一系列化学变化。鲜叶的合理保管,保持了鲜灵性,也保留了芳香物质。晒青中的光热作用,刺激了细胞原生质的流 动,提高了叶温,促进了低沸点芳香物的挥发,经晒青的鲜叶气味,比不晒青的清纯。做青中的酶促作用使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糖类物质经氧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有机 酸,如琥珀酸、苹果酸等,组成了芳香物质;邻醌引起氨基酸的脱氨和脱酸,形成酸类:胡萝卜素养的氧化降解也形成了一些香气,这些酸、醇、酮等物质,互相转化,构 成了复杂型香气。


 


       7·糖类:糖类物质包括多糖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果胶物质以及可溶解性糖的半糖、双糖、三糖,除水溶性果胶外,糖类的含量都随着芽叶成熟老化而增加。糖类 物质在做青中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相互作用,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促进茶叶香气的形成和提高茶叶的品质。


 


        水溶性果胶物质,对茶叶色泽、滋味有密切关系,果胶具有粘性,影响着外形塑造。“在萎凋中,果胶总量减少,鲜叶占11·3%(对干物质),萎凋叶10·2%,但水 溶性果胶增多,鲜叶1·8%,萎凋叶2·5%”。如果“发酵”激烈,酸度增大,则果胶易于凝固,也较多被降解为果胶酸盐沉淀。因此,做青中保持鲜叶的一定含水量,控制 酶促作用强度,可以保留较多的水溶性果胶。


 


        8·咖啡碱、维生素等物质,在做青中略有减少,但对品质影响不少。

#4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第三章 乌龙茶做青阶段


 


第二节 晒青和凉青  


 


      晒青是形成乌龙茶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晒青适度直接影响摇青、炒青、朔型工序。


 


       一、晒青目的:


 


       1·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首先是细胞间隙中游离水,大部分通过气孔,少量通过角层蒸发,叶质 变为柔软,适于摇青。


 


       2·在光热作用下,细胞液流动,浓度增大,开始一系列化学变化,见表三—3


 



 


       3.叶温升高。部分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叶绿素在光和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消失,鲜叶叶绿素占干物质的0.062%,晒青后为0.061%。


 


        二、晒青方法:


 


       1.自然日光晒青:在下午4-5时,太阳斜照,光线柔和,把鲜叶均匀溥摊在笳篱上,每篱1-1.5斤,放置在阳光下萎凋,可双手握住篱沿,有节奏地进行旋转摇动,使鲜叶均 匀移动,摊放篱面,叶片不重叠或稍重叠,俗称为“开青”。光线柔弱,鲜叶溥摊的可以连续晒至完成;不经翻动,光线强烈或鲜叶厚摊的,晒青过程中应应及时轻手翻拌 2-3次,时间缩短。晒青力求均匀一至。晒青时间视不同的茶青而异,一般20-50分钟。晴雨交替天气,早青可提早在午后进行,但要控制失水程度,妥善做好鲜叶凉青保管 工作。使用晒埕晒青,应在傍晚埕面降温后进行或提前进行洒水降温,带热晒青会使鲜叶双面受热,灼伤叶柄、叶脉和叶质层,产生红筋红蒂,水份通道堵塞,阻碍水份的 扩散和渗透,影响了正常的变化,使品质下降。


 


        2.自然吹风萎凋:在阴天或多云天气,鲜叶含水量大,可以把鲜叶溥摊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吹风萎凋,吹风萎凋时间较哂青长,内含物质消耗多,产生“大水冇”,影响了茶 叶香气滋味和色泽形状,室内加温后,可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促进鲜叶正常化学变化,加温方法大多是青间内各处生火(碳火或煤火),由于上旧层距离远近不同,产生 温差,须经常调整上下笳篱位置和移动火炉;风吹萎凋,采用送热风加温或利用烘干间的余热加温;还有采用在摇青机筒下直接生火炉加温,边摇边萎凋,但效果较差,易 损伤、灼伤鲜叶,散失水份不均匀。


 


        晒青一般为一次完成,但少数含水量多、肥壮、叶色浓绿、青草味重的鲜叶,也可采用两次轻晒青,先轻晒后,经凉青20-30分钟,叶内水份重新分布均匀,再行二次晒青, 这样失水率高,萎凋均匀。


 


         三、晒青程序:


 


         鲜叶晒青适度的掌握,影响到摇青的转数、次数、凉青时间、方法、发酵程度以及炒青时间和方法,并影响烘焙、朔形等工序。在晒青时,应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摇青次 数、摇青时间、时机、炒青时间、炒青先后顺序,应随时掌握气候变化,因时制宜。


 


        春茶的晒青程度一般应掌握:


 


         1.叶面光泽消失,转为暗绿色,发出微青草味;


 


         2.叶片柔软,第一二叶梢下垂,顶尖叶缘部分略卷,嫩梗折弯不脆断,手捏稍有成团,带弹性感;


 


         3.晒青失水率为6-13%;


 


         4.鲜叶应均匀一至,没有“伤青”、“死青”,保持鲜灵性。


 


        晒青程度的掌握还应参照茶青品种、含水量、季节、气候、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等因素。


 


        1·看品种晒青:见表三--4


 
























品种铁观音本山毛蟹黄旦梅占奇兰色种类乌龙
失水率%7-106-99-105-811-137-118-137-10

 

         2·看茶青含水量晒青:茶青含水量不同,嫩叶含水量多(表三—5),晴雨交替天气鲜叶含水量多,肥壮茶青含水量多,山沟、雨坡采摘的鲜叶含水量多,即使同品种鲜 叶,嫩梢不同部位含水量也不同,(见表三—5)。因此,应视不同含水量掌握不同晒青程度。


 


表三——5 茶叶嫩梢各部位叶片含水量


















部位一叶二叶三呈四叶
含水量%77.579.56.37673.6

 

         3·看天气晒青:气温低,相对湿度大的天气宜重晒,北风天,阴雨天和制茶青间阴湿的,宜重晒,估计半夜气候转化为雨雾低温的应多晒;雨风、西南风、温高湿低天气, 鲜叶失水快,宜轻晒。


 


        4·看季节晒青:春茶气候适宜,湿度较大,鲜叶含水量多,可适当重晒;夏暑茶季节,气温高,湿度低,鲜叶水份散发快,宜轻晒或不晒;秋茶季节天气高爽,气温不高, 相对湿度低,鲜叶叶溥梗细,含水量少,宜轻晒,以保水保“青”。


 


       5·看技术水平晒青:操作技术熟练者,可适当掌握重晒青,以减少摇青转数和时间,达到炒制及时,技术水平低的,可略轻晒青,以便于掌握摇青,留有余地,避免做青过度。


 


        6·看机械设备晒青:使用电动摇青机、炒青机和机械整形、包揉机加工的,晒青可略轻晒,以保留鲜叶较多含水量,适应机械制茶的水份损耗。晒青不足可用重摇青进行调 节和补充,若鲜叶不经晒青、不萎凋,用加重摇青办法做青,则可能产生鲜叶发酵不足或不正常,香气低,滋味偏青涩。


 


      四、凉青


 


        凉青是晒青的补充工序。将晒青后鲜叶2-3斤置笳篱中,翻松后溥摊后凉于青架上,放在凉爽处,使鲜叶中的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匀,散发叶间热量,降低失水和化学变化 速度。凉青时间约1小时,失水率1%左右。


 


        在凉青中,辅导组织的可溶性物质,随着梗的水份往叶片输送,到达叶片组织,给酶促氧化的初级产物——邻醌等补充了一定数量基质,促进了物质的氧化还原,儿茶素等 物质有所增加,如儿茶素含量,晒青为68.41%(对比鲜叶),凉青为79.43%,增加11.02%。据分析,鲜叶萎凋过程中亮氨酸、异这氨酸有大辐度增加,而亮氨酸在制茶中可 合成香类物质,有助于形成乌龙茶的高香。


 

#5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第三章 乌龙茶做青阶段


 


第三节 摇(凉)青


 


        摇青是乌龙茶特有的操作方法,也是乌龙茶特征形成的关键。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始终控制物理变化,以促进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指水份的变化和摇青摩擦产生的细胞破损。化学变化指水份变化引起生物化学变化,水份散失过 少,酶促作用轻,物质转化不充分,红变度少,带青草味;水份散失过多,细胞原生质过早变性,成为凝胶状态,酶的界面少,各种物质分解转化缓慢和不正常,也将影响 茶叶品质。


 


        每次摇青过程包括“摇”和“凉”两部分。“摇”是“动”的过程。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摩擦运动,细胞(大部分为叶缘细胞)破碎和损裂,水份发生扩散和 渗透,细胞间隙充水,叶硬挺,有青草味挥发,鲜叶“活”,有光泽。


 


       “凉”是“静”的过程,鲜叶放在笳篱中进行水份渗透以及一系化学变化,逐步发酵红变,香气形成和显露,细胞间水份散发,鲜叶呈柔软状态,叶色转黄绿色。


 


        经过4-5次的反复“摇动”和“静凉”相间过程,细胞破裂和水份散发到一定程度后,酶促作用剧烈,蛋白质理化特性改变,细胞膜透性增强,细胞器(线粒体、叶缘体、液 泡体等)的功能和结构改变,细胞液浓缩,一些贮藏物质和部分结构物质分解为简单物质,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果胶分解为水溶性果胶,叶绿素部 分破坏和转化,香气显露,红边形成,具有乌龙茶的特征。这个过程是由显露的量变到飞跃的质变过程。根据这种变化过程掌握适时适当的科学方法,是做好乌龙茶的关 键,只凉不摇或只摇不凉都不能形成乌龙茶特殊的香气。


 


一、摇青的作用


 


        1、擦破叶缘细胞,加速酶促氧化作用:摇青中,鲜叶的叶缘细胞和少量的叶中部细胞破裂(破碎率约为20-30%),形成酶促活动区,多酚氧化酶和原生质紧密配合化学变化 逐步加剧。


 


        2.促进茶青“走水”。在鲜叶的梗叶之间有水位差和及蛋白质持亲水性的两个条件下,水份从梗通过叶柄叶脉扩散入叶肉、又经细胞间隙渗透到叶缘。据有关资料:“筛青 前梗的含水量为78.4%,筛青后为76.10%,梗中水份下降2.3%,鲜叶水份的逐渐改变,改变了叶内反映物质浓度,利于化学反应进行和趋于平稳。


 


        3.改变部分水份散发方式:摇青促使鲜叶叶表气孔部分关闭。据初步观察,第一次摇青时气孔基本关闭,一小时后开放20%,呼吸失水和养分消耗随之减少,水份改变为从叶 缘散发。因此,摇青有利于控制水份散发的速度。同时,在整个摇凉青过程中,散水率为6-10%,随着水份的减少,质量作用定律体现,各种变化逐渐剧烈。


 


         4.摇青也为各种变化提供外力作用:如促使纤维素结构、细胞结构的松懈,加速芳香物质的挥发速度,促进各种物质的互融及均匀组合。


 


         二、摇青的方法:


 


         摇青是个控制物理变化促进化学变化的过程,摇青方法要掌握“循序渐进”四条原则:


 


        1.摇青转数(时间)由少渐多:摇青初期,梗与叶水份的通道尚未畅通,多摇则水份扩散速度跟散失速度不适宜,易造成上部叶散水多,梗折弯、茎皮伤,形成上下的叶子 水份阻塞,同时细胞破损多,在含水量充足、细胞液浓度低、叶细胞紧密结构未破损时,使得内含物的转化慢,芳香物质不能按序挥发。因此,逐次摇青次数由少到多可以 使水份散发和芳香物质转化二者协调。


 


        摇青后期,细胞破损多,水份散发快,各种变化加剧,细胞质亲水性减弱,水位差降低,低沸点芳香物大部分挥发,这时应多摇,才能促进“走水”,避免“拨水”,从而 形成清香气味。


 


       2.凉青时间由短渐长:凉青是个散发水份和进行化学变化的过程。凉青时间是和摇青转数相适应的。第一、二次摇青后凉青1.5-2.5小时,第三、四次摇青4-5小时,具体见 表三--6。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摇青转数由少到多与凉青时间由长到短是相互一致的。以春铁观音茶正常气候为例,每摇青100转,第一次凉青1.5小时,第二次凉青时间 为1小时,第三次凉青时间为40-45分钟,第四次凉青约为30-35分钟。


 


        3.摊叶厚度由薄到厚:每次摇青都应翻拌鲜叶,摊放静置笳篱上,第一二次均匀摊放,第三四次可摊成凹形。第一二次摊放较薄,约1-2寸,第三次略厚,约3-4寸,第四次 厚摊5-7寸。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水份速度,调节适宜叶间温湿度和提供适当的氧气。


 


        4.“发酵”红变程度由轻渐重,达到乌龙茶“青蒂、绿腹、红镶边“的要求。


 


        摇青工具目前有茶筛和摇青机(手摇或电动摇)。摇青机筒是圆形,用竹篾片编成的有有孔两筒,直径80-85厘米,长200厘米,投叶量100斤左右,装至竹筒的1/2或3/5为 宜,转数每分钟28-32转,装叶量太少,鲜叶在竹筒散落,碰撞重,易造成“伤青”;装叶量太多,摩擦运动不够,摩擦不均匀,转数每分钟超过35转,产生离心力,使鲜叶 附着筒壁空转,失去摇青作用。茶筛是用竹篾编成,平底浅圆形,超速行驶约110厘米,高20厘米,投叶量为10斤左右。摇青时鲜叶摇拌动作呈倒“8”字形跳动,如果摇青 方法不对,鲜叶只做往返运动,称为“拉筛”,则摇青不均匀,造成红筋红蒂,不能“走水”。


 

#6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三、摇青的一般过程


 


安溪茶区摇青一般过程如下表三--6。但也有采用先多后少和先少或多最后少;也有摇青五六次;也有当天采摘当天制造完成的。


 


 


表三--6 春茶摇青一般过程简明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或辅助措施


作用


摇匀(促进变化)


摇活(鲜叶走水)


摇红(发酵明显)


摇香(发酵充足,品质形成)


弥补和促进鲜叶的发酵。包括补晒青、补摇青、堆大堆、拼大篱、摇鲜叶等方法,以及提高叶温、增加破损率,促进水份散发和加速化学变化


摇青转数


90-120


200-250


400-600


400-800


摇青时间


8-4分钟


7-8分钟


13-20分钟


13-27分钟


摇青后鲜叶情况


青草味微露


青草味略强,叶略硬挺


青草味浓强,鲜叶硬挺


青味强,稍夹淡香味,叶片较硬


静凉措施


翻松,薄摊,1.5-2


翻松,略薄摊,2


翻松,略厚摊3-4寸,篱中稍凹伏


翻松,略厚摊5-7寸,篱中成为凹伏


静凉时间


1.5小时左右


2-2.5小时


3-4小时


4-5小时


凉青后叶状况


青味退,叶片稍平伏


青味退,叶片平伏,叶色略浅绿,叶缘部分锯齿红


青味退,味清纯,叶边部分红变,叶色略黄绿,柔软,叶如汤匙状


青味退尽,香气显露,叶缘红变度充足,叶色黄绿,茶青柔软、润滑,品种特征明显,香气浓馥


 


第一二次摇青宜轻,以充分保水保“青”(鲜灵性)。重摇会过早散香,迫使整个做青过程以及炒青提前,而影响品质。第三次摇青要根据气候转化等因素而定,要求有一 定的散水和红变程度,过多则青力不足,太少则发酵不足。第四次摇青是关键性的一次,可以多摇,弥补第三次摇青的不足,也可以少摇,薄摊,提早炒青,部分调节第三 次摇青的过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少于第三次摇青次数。少摇易使“行水”不足,造成“软青”。第四次摇(凉)青后,“发酵”仍然不足的,可以第五次进行摇青或采用 其他弥补措施,包括补晒青、补摇青,拼大堆或拼大篱、用手翻拌鲜叶等,目的是为增加破损程度,用外界热源和摩擦提高叶温,加速变化速度,对于特殊品种还有促进品 种香气浓馥的作用。经摇凉青后,鲜叶的水份已散发到一定程度,细胞亲水性弱,膜透性弱,内含物质浓度大。摇青过多,度堆过久或“流汗”,升温高,易使叶内变化剧 烈,品质降低。因此,应注意灵活掌握,如果,手抖翻鲜叶时没有香气出现,叶片还带有光泽,仍然就不能达到辅助措施预期遥效果。


 


在局部地区,曾一段时间摇青先多后少的方法,第一次摇青采用重摇700-1000转,以后逐次减少,这种制法有红镶边,但茶叶青绿色,香味偏青香,汤色清黄带微绿。有一 部分地区摇青先少、中多、最后少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同区、后半夜气温低、湿度大,“发酵”进程慢,第三次多摇可提前达到红变度,第四次摇青可灵活掌握补 充。但过早“发酵”,各种变化不协调,鲜叶“青力”不足,茶黄素过多转化,香气略飘,水色泛红,欠金黄色。


 


对于肥壮茶青,由于轻晒青,摇青不足或天气冷,须经六次摇青,应注意掌握时间,避免因长时间而引起叶内物质多消耗和转化为不良的褐色物质。


 


在气候炎热的夏暑茶季节,低丘陵地区,也有个别采用当天采摘的早青,夜间烘焙完成的。采用的方法是及时采摘验收,用时晒青,适当重晒,第一次轻摇薄摊,第二次重 摇厚摊,第三次适当摇略厚摊,待青味退,转清纯、红变充分即炒


 

#7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四、做青几个要点:


 


1·不同品种,由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水份、内含物质的组成和比例徊不相同,做青上有所差别,见表三--7。


 


表三--7各品种做青特点简明表


 















































品种形态结构部分内含特含量(占干量%)做青特点
水浸出量单宁
铁观音叶肥厚,椭圆形,叶脉及梗肥壮43.4618.71晒青要适当,一、二次摇青宜轻,三、四次宜重。“发酵”可充分些,才能形成浓香高“韵”
黄旦叶薄梗细,黄绿色,质软皮薄43.2819.10轻晒青、轻摇青,最后一次可重些,“发酵”可略轻,保持高香特色
毛蟹深绿色,叶稍厚,梗稍壮,皮薄质韧40.8715.36晒青适度,摇青适当,四次可较重,“发酵”应适宜,既去除青味,又保留花香味
大叶乌叶圆厚,梗稍肥壮,浓绿色,质稍硬42.3417.55晒青稍重,三、四次摇青较重,以使转兰花香味
本山绿黄色,梗细长,叶椭圆,较小40.5211.96晒青稍轻,一二次轻摇青,三、四次适当重摇,保“青力”,“发酵”可稍轻,以保持高香
梅占叶浓绿,长椭圆,梗长壮,叶质厚脆49.2221.47重晒轻摇,“发酵”充足,去青辛味转熟香味

 


各品种特点可大体分几类:


 


1.叶薄软、黄绿色或有自然高香型的,如黄旦,应轻晒轻摇,发酵稍轻,不使香气过早过多挥散;


 


2.特殊品种、叶张肥厚的,如铁观音等,应适当保有“青力”,后段重摇,促使发酵充足,使香气浓馥,品种特征显现,为了保持有充分的“青力”,以使特殊韵味浓厚, 可以五次或六次摇青,采用轻摇短凉的办法,使“走水”更为平稳,总转数和时间相同,在次日上午8-10时炒青。


 


3.特异香型,或较浓青草气味品种,如毛蟹、大叶乌、奇兰等,做青应稍重,促使青味散发,但应保持鲜灵性和保留品种香气。


 


4.叶厚色浓绿且青辛味重的品种,如梅占等,宜嫩采、重晒、轻摇、及时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清香味。


 


5.叶色浓绿,梗细叶薄的品种,如乌龙等,应适当轻晒,适当重摇,促消青味,发酵应适宜,避免失水过多,茶叶轻松冇和滋味淡薄。


 


2·看季节做青:


 


各个季节、气候条件差异很大,茶树生活在不同环境中,鲜叶有很大的差别。制茶技术方法也各有特色,根据乌龙茶的特点,对各个茶季的茶叶品质要求也不一致。见表三-8


 


表三-8 各茶季做青方法简单比较表


 



































茶季采摘成熟度含水量内含物质鲜叶状况品质要求做青要点
春茶成熟有一定比例叶肥厚,上下部叶子较一致香气浓馥,滋味醇厚,色泽乌油润重晒重摇,凉青长,“来去水”分明,“发酵”充足
夏茶暑茶幼嫩较多儿茶素类物质多角质层厚,上下部叶不一致幼嫩紧结,红变充足轻晒轻摇,叶薄摊,凉青短,“发酵”较充分
秋茶冬茶较成熟较少芳香物质多叶张略薄梗细香气高强,边红艳,色泽翠绿轻晒重摇,保水保青保温,发酵稍轻

 


[来去水分明:晒青时失水量较充足(消青),摇青时走水量也要充足(走水)]


 


各茶季做青特点,可根据“春茶消,夏茶皱,秋茶水守牢”的原则。春茶失水量要大,梗叶呈现水分不饱满的“消”,晒青和摇青宜重,才能形成浓馥的香气和醇厚的滋 味。夏暑茶失水量应适宜,叶表面略有皱状,晒青和摇青要适当,可使发酵充足及正常。秋、冬茶要求达到“三秋”,即秋色、秋香、秋味“,因而做青宜轻,才能保持水 份,保持茶青充足的鲜灵性,形成翠绿、高香的风格。


 


3·天气做青


 


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力风向等各种不同小气候情况下,鲜叶的各种内含物的变化过程有很大的差异,应采用不同的晒、摇、凉等措施,以外因影响内因,达到发酵正常的 速度和程度,下面简述春茶铁观音在不同天气下的休憩青技术方法(表三-9)


 


表三-9 春茶铁观音在不同天气下做青技术


 































天气温湿度做青技术
南风天南风高温中湿轻晒、较轻摇。适当保水、防风
西南风高温低湿微晒、轻摇、接筛、多次、保水
正常气候 中温中湿重晒、重摇、走水正常,来去水分明
北风天西北风低温低湿轻重晒、摇青先轻后重,厚摊保水
黑北风低温中湿重晒、第三、四次摇青应重摇厚摊,可拼大堆保温促发酵

 


注:黑北风指多云转少云,微弱的东北风天气


 


看天气做青的要点,就是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送别,使用各种手段,一方面促使茶青水份的散发,并保持适宜的速度,控制散水的方式,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定的含水 量,以水份变化这个物理变化为中心,促进发酵红变,气味挥发,叶色转变等化学变化。


 


半夜天气转化,摇青过程,也应围绕散水与保水为中心,进行相应操作:1.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失水快,应适当少摇薄摊,及时摇青,增加摇青次数,并酌情提早炒青; 2.转冷:应多摇厚摊保温;3.易造成“梗消叶未消”现象,香中带青气,应先薄摊,使水份散发,再厚摊保温促发酵;4.刮风:应关闭门窗。厚摊防风,不使外层茶青“寒 死”。


 


做青间的小气候做青也有较大的影响。东南方向室内温暖,西北方向则较为寒冷,高坡干燥,低洼阴湿,因此,必须注意选择厂址方向,或根据各季节不同天气,在厂房内 选择不同地点做为做青间。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做青要求,在青间采取通风、加热、喷雾等升降温方式调节温湿度,一般要求做青间温度18-24度,相对湿度70-85%,空气 清新流通。


 


乌龙茶做青,在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融合,在于外因与内因的协调,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也具有一定规律性。研究乌龙茶鲜叶的一系列变化规 律,可以从中分析和判断做青的适度和操作程序。在今后的制茶工序改革、机械化、连续化、电子化的大生产中,引以借鉴和作为技术指标。


 


4·看鲜叶批量、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和晒青程度做青:


 


1.鲜叶批量大、炒青时间长,为了保证前后批茶青发酵程度一致和充分,从晒青开始的各程序,掌握方法和程度应稍有差别。一部分可重晒重摇,提早发酵、提早付炒,大 部分正常掌握,另一部分先轻晒先摇,后重摇厚摊,拖迟炒青。


 


2.技术水平高,掌握进程稳、准,可重晒多摇,适时发酵,减少摇青时间,节省劳力,使制茶有合理的安排,反之可适当轻晒轻摇,留有余地。


 


3.制茶机械化程度较高,做青时要考虑炒、揉、焙等工序的连续性,合理利用机械,节约热能,早青应掌握炒制迟一些,晚青要使发酵快一些,以免各批茶青发酵时间相差 太多。


 


4.晒青不足的要适当重摇,促进发酵。晒青过度的要轻摇短凉,增加摇青次数,必要时提前炒青。


 


5·雨水青的制法:


 


安溪茶区春季温暖多雨,在春茶采制期间经常遇上连绵阴雨,采摘的鲜叶含水量多,内含物相对较少。在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水份散发慢,影响了叶内化学变化的进行, 而且做青时间长,叶内物质呼吸消耗大,如制造不及时,做“三天茶”,则易造成“大水冇”“青苍冇”,条索轻松,色泽青绿,滋味淡薄青涩。


 


目前生产中,对于雨水青的处理方法,一是薄摊在笳篱或楼板上,促水份散发;二是吹送热风,生火炉提高室温,降低相对湿度;三是重摇薄摊,增加破损率,促水份散 发;四是炒青适当多扬炒,程度充足;五是烘焙采用“低温慢焙”俗称“冷火炖”,促进滋味较清纯。


 


近来,开始试验使用做青机。做青机中轴部分,增设通热设备,它同时具有萎凋和摇青、凉青的作用。鲜叶经凉青去掉叶面水份后,装入做青机筒,经吹热风萎凋,快转摇 青,静止凉青和慢转摇青等操作,7-10小时可达到发酵适度。

#8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五、看青四步骤:


 


“看青”就是做青鲜叶发酵变化程度的观察。它包括“看、嗅、摸、照”四个连续的步骤(或称为“看、嗅、摸”三方法)。经过及时、认真、细致的观察,结合气候等因 素,分析、判断茶青“发酵”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看:看整体,对于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要是观察茶茶青叶状与叶色,青凉的茶青:叶色浓绿、硬挺,可以为是凉青未足;叶平伏,色泽转黄绿,则可认为凉青适 度;叶转皱面,呈暗绿色,带干硬状,凉青已过度。


 


2·嗅:在未翻动凉青叶前,仔细嗅闻上、中、旧各部位青叶气味,主要是青草味的强弱、香气的类型和轻重、品种的特殊气味和浓纯度。嗅气味是摇青程度判断的主要依 据。摇青不足,则青味轻微,摇青充足则青味浓强。


 


3·摸:边嗅边摸。摇青充足茶青并带弹性,摇青不足则茶青软伏;凉青不足茶青有硬挺,凉青充足则茶青柔软,带弹性感。同时手触感叶温,茶青发酵,温度略高于气温, 有温手感。


 


4·照:也是看,看典型,看代表性的凉青叶,随机扦取凉青叶,用灯光或手电筒照看。看叶色转绿色程度、红边情况及红变颜色,如叶蒂呈青色,叶脉走水而稍透明,梗叶 的光泽及消水适度等情况。


 


六、鲜叶在摇凉青过程中的变化:


 


鲜叶随摇青次数增多,细胞破损率增加,水份散发,单糖、氨基酸、水溶性果胶等物质增多,叶绿素和一些其它结构复杂的物质,如蛋白质、多酚类进行分解或转化而减少。


 


下面是闽北岩茶红茶在做青过程中化学成份变化比较表(表三-10,至--11)


 


表三-10 闽北岩茶做青过程儿茶酚变化过程


 



表三-11 红茶萎凋过程中化学成份的变化(占干物质%)


 


































项目蛋白质淀粉双糖单糖原果胶水溶果胶多酚类氨基酸(毫克%)萎凋
鲜叶7.890.982.131.528.51.828.299.6
萎凋叶16.520.571.261.977.12.520.2186.3

 

 


安溪乌龙茶初制做青过程中,也有着相近情况的变化。


 


乌龙茶制造中叶绿素的含量,据分析,鲜叶为0.62%,做青中为0.57%,减少了0.05%,在结构组成上也有所改变。


 


生产实践中,利用观察鲜叶外观变化做为做青程度参与。


 



 


摇青充足,随着“走水”,鲜叶因细胞间充水而硬挺,叶面浓绿有光,青辛味随着细胞破损而散发,反之青味微,叶软无光,凉青一段时间后,鲜叶色泽转黄绿,红边开始 显现,呈鲜红色,由于水份散发,茶青呈柔软状,青辛味挥发转淡,香气开始显露和增强,这时为凉青适度,应进行下一道工序。如继续凉青,鲜叶失水多,水份渗透补充 不足,造成不正常发酵而使青香味散发,叶子呈干硬状态,叶面皱而呈暗绿色,红变部分也转为暗褐红色,品质劣变。以上各种外观变化,以三、四次摇凉青表现最明显。


 

#9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七、做青叶“发酵”适度观察:


 


“发酵”适度的观察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使用综合观察分析方法。主要观察项目有:


 


1.叶色:青蒂、绿腹、红边。中间叶转为黄绿色,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因走水,已不饱满,有皱状。


 


2.气味:青草气味或有青辛气味消失,香气显露和增强,特殊品种香气形成。如铁观音呈现高香和“韵”味(一种近似生人参的酸甜味);雪梨呈现梨香味。


 


3.叶状:平伏、柔软、润滑,并有弹性感。


 


4.叶温:略有温手感,叶温比室温高1-3度。


 


做青“发酵”适度的观察掌握还应参考:


 


1.季节:春茶宜足,秋茶宜轻;2.品种:梗叶肥厚、叶色浓绿、青味重的品种宜足,叶色黄绿薄软、香味高的宜轻;3.幼嫩鲜叶宜 足,老嫩鲜叶宜轻;4.凉爽低温天气宜足,炎热干燥天气宜轻;5.有特殊土质和小气候的地片采摘的鲜叶应促使特殊品质的体现。

#10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6-12-29 07:12:00 引用

二、炒青的特点和方法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炒青过程中,叶温升高,酶促活动迅速增强,在酶的最适宜活动温度20-45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活动性增加一倍,有的资料认为:多酚氧化酶最适宜温度为52 度,温度升高到70度,酶钝化和变性,85度左右,酶凝固破坏,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红变,应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应有一定的高温,以白 天看到锅底或炒青机筒辟发白,晚间看到发红,即可投叶。投叶后即听到清脆和频繁的“啪、啪”细胞爆裂声。具体叶温参考表四-1。


 


表四-1安溪乌龙茶春茶炒青情况


 














































机具


手工炒青


手摇炒青机


电动滚筒杀青机


备注

规格(尺)2.62.82.83.280厘米110厘米 
温度200左右200-220220-240240左右260-270280-290 
投叶量(斤)4-4.54.5-410-1214左右40-4560-80 
时间4-64-65-85-86-106-10 

 


炒青锅温太低,叶子在锅里或机筒中升温慢,停留时间长,炒青叶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红变,红叶红梗,闷红黄味(俗称地瓜叶味)。


 


由于乌龙茶采摘较成熟,又经过了做青过程,做青叶含水量低,仅60-64%,比绿茶杀青前鲜叶含水量75-78%低得多,炒青温度太高,则叶子易于焦灼和不均匀,内含物质也 不正常转化。因此,乌龙茶炒青温度比绿茶炒青温度低10-20度,在炒青后半段,应降低温度20-40度,以利于操作,防止炒青过度及焦灼。


 


2·闷炒为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乌龙茶炒青后还须经多次揉、烘过程,应注意保持炒青叶有一定的含水量,炒青方法要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炒青叶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了叶间的 水蒸气热能,升温快,受热均匀,在三、四分钟内达到叶温70度以上,扬炒须要五六分钟。闷炒还能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适当破坏叶绿素,改善了茶汤滋味,但含水量多的炒青叶,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不扬会使叶间水蒸气过多,青草气味不能充分散发,茶叶会带有青味和水闷味,并呈枯黄色。


 


3·快速短时,程度稍轻:


 


炒青中采用适当高温和闷炒为主的方法。炒青叶在锅中升温快,三、四分钟叶温可达70度以上,制止了酶促作用,表四-2是绿茶杀青过程中的酶催化作用。可供乌龙茶炒青 参考。


 


表四-2 绿茶杀青过程中酶催化作用


 







































杀青时间

鲜叶


一分


二分


三分


四分


五分


六分

平均叶温度

28

618385566767
多酚氧化酶%10054345000
过氧化物酶%10055436000

 


 


4·掌握适当的投叶量:


 


炒青中投叶适量,能使翻炒均匀,升温迅速,适当保水,操作方便。安溪乌龙茶炒青的参考投叶量表四-1.


 


投叶量太多,炒青叶温升慢,翻动不均匀,易继续红变,产生浸润状褐红色,品质下降;投叶量太少,炒青叶不能闷炒,失水多,叶子部份不能翻炒,易焦灼,生产效率 低。


 


5·根据不同的做青叶掌握炒青:


 


1.发酵程度:发酵程度适当的鲜叶,一般含水量较少,叶尖略干枯,易于焦灼,炒青应稍低温,多闷热,以保持适量水份;发酵不足的应适当高温,闷炒结合扬炒,以散发 水份与青气,炒青程度充足。


 


2.品种:香气高强,叶张薄黄的品种,如黄旦、本山,炒青温度宜稍低,炒青程度略轻,但应及时揉捻和烘焙,青味浓强的肥厚品种,如大叶乌龙等宜适当高温扬炒,程度 充足。


 


3.季节:春茶宜适当高温和炒青充足;夏暑茶锅温可稍低,程序充足,以防在高温气候下,继续发酵变色,秋茶可低锅温闷炒保水,程度稍轻一些。


 


4.嫩度:成熟度高的做青叶,纤维素多,含水量少,宜低温闷炒为主,程度略轻,较细嫩的做青叶,含水量多,多酚类物质多,应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以散失较多水份,便于揉捻,同时可减少苦涩味。


 


6·根据不同的炒青机具掌握炒青:


 


不同的炒青机具,由于性能不同,为达到适当的失水程度,要注意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1.手工炒青:这是传统的工艺,制高级品种茶叶和部分个体户的使用手工炒青方法,其优点是炒青均匀,闷炒保水程度好,炒青适度容易掌握,能保持炒青后的叶温。手工 炒青方法是:做青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注意青叶均匀翻动,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汤手,改用两个茶扒(半月形带木柄的木板炒手)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 散发部份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细胞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略炒即可出锅揉捻。


 


2.手摇炒青机:在炒青锅上配有一个炒青把手,锅筑成斜状,锅辟成内弧形。手摇炒青机工效较高,可与六四式木质揉捻机配套,但炒青时,由于翻抖多,失水也多。因 此,需要注意投叶量要适当,翻炒要均匀,转速应掌握快、慢、快。炒青过程中,应注意闷炒,减少叶子在锅中的抖扬散失水份过多,在秋茶或粗老叶炒青时,还可用遮盖 灶顶等方法,以减少水份蒸发。


 


3.滚筒杀青机:以加热滚筒的圆筒方式炒青。青叶在筒中翻炒均匀,每次投叶量多,工效高,使用上应掌握:投叶量适当,太多则翻炒不均,升温慢,炒制时间长,太少则 升温快,散失水份多,叶易焦灼,进出叶要快,使炒青程度一致,吸风散热要保持适量的水份结合,含水量多,发酵不足和投叶量多时宜适当吸风,含水量少,投叶量少和 发酵充足的炒青叶要少吸风或不吸风。


 


三、炒青的程度


 


1·叶色:炒青叶转为暗黄绿色,失去光泽,叶面梗皮有皱纹,叶蒂仍有青色,靠近叶蒂的叶脉,成熟度达三分之二以上;


 


2·叶状:炒青叶柔软,顶叶下垂,梗弯曲而不折断,没有水份出现,手握叶略成团,稍有粘性,放手后,略散开,稍有弹性;


 


3·气味:青味已消除,带有一些热香味和品种的轻微酸甜味或清纯的特殊香气;


 


4·失水率:炒青过程中失水率16-22%,炒青后含水量为44-50%,干物质与含水量比约为1:1.7-1:1.9;


 


5·炒青后,应继续保持一定的叶温(60-65度),便于揉捻,炒青程度可参照季节、气候、品种、茶青含水量、发酵程度、嫩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

1 2 3 4
1/4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