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2571 次 | 回 17
#1 楼主 西边 | 只看他(她)
2013-01-04 03:01:34 引用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好些日子,记得当初女儿兴冲冲的告诉我,她读过《蛙》了,而且还是一字不落读完的。又问我看了没有,见我摇头便抱怨起来:“有如此高荣誉的作品都没去看,好意思叫我多读点书。”


    疏于阅读的我,2011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才知道莫言是一个从贫寒童年到登堂入室,历经三十多年写作踏进了中国文学殿堂的文学大家。也才知道当年轰动中外,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得主《红高梁》,就改编自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当时看了《蛙》的一些评论,其中说到书里的“姑姑”疯狂的为人们打胎,晚年又把想象中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捏成一个个小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想起在那个时代自己也曾经耳闻目睹的人和事,不禁不寒而栗,没了勇气去倾听莫言的“蛙鸣”了。


    在职场疲于奔命的女儿,通俗小说也少看,不用说象《蛙》这样的严肃文学了。望着神情诧异的我,女儿说道:“莫言出了名才读到他的书,读《蛙》就是想知道你们那一辈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就是多生一个少生一个,没有想到居然弄成仿如一场战争那么惨烈。”


    曾经看见过令人悚然,为了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不惜血流成河”刷在一个乡村墙上的标语,女儿的话令我欲言无语。


    女儿把《蛙》还有莫言的其他小说都下载下来,但我还没有认真去看,倒是他在瑞典学院的获奖演讲,不仅看了视频,文字也读了一遍。莫言最后讲的是三个小故事。


    有人说三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微言大义,充满人生哲理。


    有人解读,这其中有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批判,但似乎又不止于此,更有对社会,对人性的揭示。一个宽容的、活性的社会,是能容忍差异的,极端主义者通常是暴力的同谋。


    “不懂故事的人,听故事可以,不要去剖析故事,尤其是别人讲的故事。”也有这样说的。我想,莫言讲的故事更应如此。


    那场硝烟已然散去。只养育一个孩子在女儿这一代人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的今天,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社会的种种焦虑却日渐增长。


    莫言在讲述完第一个小故事后说:“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昔日在那场“战争”不怕罚款,不惧开除,东躲西藏,历尽风险千方百计把孩子生下来的“幸存者”,如果读了《蛙》,听了莫言讲的故事,不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感慨?

#2 若兮 | 只看他(她)
2013-01-04 06:01:32 引用
听西边讲莫言的故事
#3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3-01-04 10:01:02 引用
近朱者赤, 俺喜欢听西边的故事
#4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3-01-04 12:01:02 引用
看了文章才知道西边兄年龄比我大。
#5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3-01-04 12:01:34 引用
至今还没看过莫言的书,去找来看看。
#6 平凡小居 | 只看他(她)
2013-01-04 12:01:51 引用
#7 风雨丽人 | 只看他(她)
2013-01-04 13:01:30 引用
#8 楼主 西边 | 只看他(她)
2013-01-05 08:01:27 引用

原帖由 kanghuily2012 于 2013-1-4 14:39 发表 还没有看过莫言的书呢~~ 深圳旅行社 马尔代夫旅游 澳门一日游


 

#9 楼主 西边 | 只看他(她)
2013-01-05 09:01:20 引用

原帖由 若兮 于 2013-1-4 14:42 发表 听西边讲莫言的故事


 


 


 

#10 楼主 西边 | 只看他(她)
2013-01-05 09:01:31 引用

原帖由 清水散人 于 2013-1-4 18:02 发表 近朱者赤, 俺喜欢听西边的故事


谢谢清水兄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