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茶史“梅开二度”
发布时间 2013-03-13 浏览 6663 次

民国十九年(1930),国际茶叶市场的强手英国、日本等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国际汇兑,大起变化,同时由于各产茶过产量减少,导致祁红紧俏,价格上涨。由此刺激生产,祁红产区一扫沉闷空气,产量上升,以致形成了继民国初年首次鼎盛后的二度崛起。

沪价于山价依附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按一般的规律,沪价上涨,山价也上涨。但也有例外,如民国二十一年(1932)沪价较上年下降了14.3%。而山价却上升了2.97%原因在于山价相对滞后沪价一年,也就是说茶号当年的收购价格基本上是以上年成品茶销价位参照的,加上祁红二度兴旺,各茶号兴业心切,无不抢抓机遇。开称后为抢先制茶销往上海,只好争相放价,互相展开激烈竞争。

一是购买上升。自民国十九年(1930)至二十三年(1934)的5年中,祁红在上海的购买指数依次为103、169.2、145.8、95.7、109.3,期间以二十年为最高,二十一年略降。后因印度、斯里兰卡、爪哇等国限制茶叶输出,国际茶市茶叶供给减少,祁红供给负又回升,担态势平稳,未创新高。

二是茶价上升。民国十九年(19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