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专家解读喝茶养生误区
下一主题:勐海县的两棵古茶树王
为了使抽象的“崇高”通俗易懂,黄刚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在不懂普洱的时候被人忽悠买了很多烂茶,醒悟后自然心痛。怎么办?一是继续忽悠更不懂的人,把茶卖给他们;二是认赌服输将茶存起来,期望在日后的转化中垃圾变黄金;三是以此为起点发奋钻研,并向更多的人推广传播正确的普洱茶知识,以求得人格的升华。
“这三种选择中,我认为第三种可称‘崇高’。”在黄刚看来,“崇高”是茶带给人的恐惧与痛感,也是茶带给人的精神洗礼与解脱。要获得崇高感,就要走进茶。不仅仅满足于在门外欣赏茶给我们带来的“优美”,而是鼓足勇气直面现实,接受“崇高”的痛感和挑战。
至于品茗审美的第三个层次,即“存在层”,黄刚认为,这是极为深沉的层面,无法以言辞清楚表达。这种忘我的境界,只能意会、领悟、思索。而品茶之人,要超脱形式走向意蕴,已然面对着一条漫长的探索寻求之路。
身为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的黄刚,对推广普洱茶文化之路更感任重而道远,“对于普洱茶来说,如何提高品茗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是推广普洱茶文化的重要任务。不突破这个难点,普洱茶就永远上升不到艺术性品茶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