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阳为例,当地桐柏县拥有茶园5万亩,为河南省产茶重点县,2010年9月,当地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桐柏红”的红茶品种,并于2011年7月由当地政府带队,进入郑州举行“桐柏红”茶推介活动。
之后不久的2011年9月,三门峡也在郑州中州宾馆宣布,研发出另一个红茶品种“函谷红”;又两个月后的11月18日,洛阳市突然在位于北京的河南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洛阳市已经研发出河南省的第四个红茶品种“牡丹红”。
不断涌现的河南红茶品种,让人顿感意外的同时,也让人不住惊叹河南红茶的研发速度之神速,甚至连当地官方媒体《河南日报》也忍不住惊呼:河南红茶元年由此开启。
而根据《红茶规划》,未来10年,河南将投资近百亿元发展茶产业。
而当通过类似茶产业发展来拉动农业产业化,正在成为河南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策略,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意外出现的河南红茶,将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如信阳毛尖茶般“长盛不衰”?
四茶之别
“信阳产红茶倒还好理解,毕竟当地有这么多年的茶产业基础,通过开发红茶也能避免夏秋茶的浪费,增加茶农的收入,但洛阳产红茶,真的会有市场吗?”一位知悉洛阳“牡丹红”研发过程的当地人士甚至认为,虽然同为红茶,“牡丹红”与“信阳红”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以信阳红为例,这是一种以当地夏秋茶为原料,创新融入福建的红茶工艺后,研制出的新红茶品种。
而据洛阳“牡丹红”的研发者、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建国介绍,此次问世的牡丹红茶所用的原料原本就是极品红茶,来自福建红茶中的高端品种金骏眉,之后他们又将洛阳牡丹干花与福建红茶金骏眉融合,使之同时兼顾牡丹花的养生保健功能和红茶的暖胃养颜效用。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茶业蓝皮书》显示,金骏眉价格不菲,已经从三四年前的每斤3600元上升到如今的1万多元,有的甚至被炒作到3万~5万元,以此推算,采用金骏眉为原料的洛阳牡丹红,售价又将几何?洛阳市有关负责人以“牡丹红尚未上市”为由,拒绝透露洛阳牡丹红的市场售价,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未来,牡丹红茶将被定位为高端茶饮。
同样被定位为“高端茶饮”的还包括南阳“桐柏红”与三门峡“函谷红”。
于2011年7月举行的“桐柏红”红茶郑州推介会上,一款名为“极品桐柏红”的河南红茶被标到了1.68万元/斤的高价;而于2011年10月举行的2011年德国国际世界食品展览会上,三门峡红茶“函谷红”旗下一款名为“茶立方”的红茶,则以每斤1.8万元的高价面市。
在位于郑州市紫荆山附近的河南饭店,本报记者同样注意到,这些有着红色精美包装,由四个精致小茶叶盒构成的产品,被标以500多元到3690元不等的价格,而目前函谷红产品则被分7个系列,最便宜的“午后时光”系列价格为1200元/斤,“函谷红伯爵经典”系列3690元。
三门峡“函谷红”红茶企业负责人则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函谷红所用鲜叶收购价在每斤60元~110元之间,按照该企业5斤鲜叶产出一斤红茶干茶的比例计算,函谷红红茶的成本应在300元~550元之间。
同样与信阳红不同的是,“函谷红”红茶所用的鲜茶原料,除部分来源于当地一个山区外,多来自于陕西省商南县等周边省市。
三门峡市“九拓函谷红”专卖店的工作人员亦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大部分来自陕西商南的茶叶鲜叶,以“当地代收”的方式运进三门峡,经过加工后,再冠以三门峡“函谷红”品牌销售。
三门峡市农办副主任吴林接受《河南日报》采访时证实了上述做法,他同时介绍说,这是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函谷红”采用外地原料同样是企业前期发展的需要。
来自三门峡茶叶界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虽然商南和卢氏,两者的茶场相距不超过50公里,但是所产茶叶的品质却不尽相同。“二者相比,商南茶叶的内质要更丰富些,在营养成分上,商南茶叶比三门峡的茶叶要高出一个百分点。”
河南红茶的未来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与河南多地踊跃开发红茶品种相比,位于郑州的北茶城与南茶城内,除却信阳红外,河南红茶其他品种多显得波澜不惊。
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与丰庆路交叉口的北茶城内,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商户均表示,未听说过“函谷红”、“牡丹红”,但多家经营信阳毛尖茶的商铺内,则多摆放着不同品质的信阳红,供顾客选择。
在三门峡,当地经营“函谷红”红茶的店铺内,同样鲜见普通消费者走入,但一家茶叶店铺的销售人员透露,目前“函谷红”走量还不错,政务接待是目前函谷红的主要销售渠道。
而在今年9月16日举行的“函谷红”推介会上,多位当天与会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确认,当天发放的“函谷红”茶外包装袋上,赫然标注的“三门峡市政商专用茶”曾在现场引起热议。
随后接受媒体采访的三门峡市副市长张建峰认为,上述行为完全是企业的市场推介行为,政府部门发现后已经向该公司提出不妥,目前该公司正在设计更换新的包装袋。
而一位曾希望介入河南茶产业投资的涉农投资基金负责人则向本报记者证实,在目前的河南茶叶消费市场中,政务、商务的消费比例,要远高于民间消费,民间市场的消费力并未得到释放。
而对于目前河南省的红茶格局,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马哲锋对本报记者表示,就信阳、南阳和三门峡而言,从自然条件上讲是具备发展茶产业基础的,但三个地方除信阳目前已有150万亩的较大规模外,南阳仅有其十五分之一,只有十万亩,三门峡则更少。
也是因此,马哲峰认为,判断当地发展茶产业的努力能否为市场接受,目前为时尚早,毕竟信阳的信阳红只有两年多时间,南阳的桐柏红也只有一年时间,三门峡的函谷红时间更短,还不到半年时间。
而对于洛阳的牡丹红,马哲峰说,洛阳的牡丹红是个创新,以前中国的花茶只有******茶,现在洛阳将牡丹和红茶结合起来,是个新的尝试,但结果如何,目前还不好说。
河南省另有观察人士表示,如果没有成熟的产业基础,却匆忙上马茶产业项目,而产品又不能很快为市场接受,到最后,好心不一定能给农民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