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耗资千万打造当地首条茶文化街
发布时间 2012-01-04 浏览 8867 次
余艳萍的生意也从搬到炉院街后才渐渐有了起色。

  记者29日在炉院街金顺发茶行见到了余艳萍和她的儿子。提起当初来乌鲁木齐卖西湖龙井,她感慨万分。1993年冬天,余艳萍和丈夫把当年只有5岁的儿子交给母亲,一同来到乌鲁木齐销售西湖龙井。刚到乌鲁木齐,因为经济窘迫,即便再想儿子,她也只敢一周打一次电话回家。

  "如今,一晃快30年了,我在乌鲁木齐买了房子,明年就买车,儿子大学毕业也从杭州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打理茶店。"

  余艳萍说,近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提高了很多。"我的生意越做越火,经我的观察,现在新疆人开始时兴喝茶了,而且讲究喝好茶,炉院街现在有110多家茶店,这在全国都很少见,打造茶文化街,是时候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炉院街的茶叶种类繁多,有来自全国各省的高、中、低档铁观音、龙井、普洱茶、毛尖、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客户地域分布广泛,不但有来自南北疆的茶叶经销商,还有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的客商。

  市民也开始喝好茶

  29日,在炉院街春秋茶行,记者遇到前来买铁观音的市民孙兴平。他告诉记者,他在春秋茶行买茶有6年了。"过去我家都是大茶缸沏砖茶,咕咚咕咚往下咽。现在我家改喝铁观音了,必须是安溪高山铁观音。"孙兴平笑着说。

  记者在林泉明的店里看到,茶店里除了专营铁观音外,还出售各种茶台、茶具、还有茶宠。林泉明说,乌鲁木齐市民喝茶的品味越来越高,"不但要喝好茶,还要用好茶具。"

  林泉明说,茶宠是紫砂做成的,有青蛙、貔貅等造型。他用电磁炉烧开一壶水,先用开水浇在一把紫砂壶上,然后打开壶盖,用小木勺舀出铁观音放进茶壶用力摇晃,"这叫醒茶。"茶叶发烫后,他将开始泡茶,并将第一泡浇在青蛙身上,青蛙瞬间由褐色变成红色。茶宠天天用茶养,越养越润泽,也就越值钱。

  在林泉明演示茶道的当口,孙兴平一边品茶,一边仔细观察,等林泉明话音一落,他才接话说:"茶具我全套都有,就是茶道功夫还不到家,每次来这里都学一些茶道。"

  茶文化街规划已立项

  对于炉院街片区管委会而言,1500万元的资金由沙区政府拨付,资金不用发愁。但是,如何打造"茶文化街",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成了街道办近期的焦点。

  炉院街片区管委会在上报沙区政府立项前做过调研分析,他们认为,根据炉院街附近各路茶商自发云集的特点,已经具备了在这个区域做专项特色经营的基础了,而且这些内地茶商不但将饮茶习惯带到了这里,还将茶文化也传播到了这里,而本地人近来对茶得追求层次越来越高,也说明了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因势利导在这里推出一个有档次有内涵的茶文化街。

  有的干部建议说,要在街上建巨型紫砂壶和茶碗雕塑,做好再建一面茶文化浮雕墙加上青砖绿瓦坡屋檐,透出的浓浓中国茶文化味儿。浮雕相结合的茶文化墙,利用雕塑、图画、文字的方式向路人介绍茶的文化、历史以及茶道、茶艺、茶礼等知识。也有人建议说,目前的炉院街缺乏标志性入口形象、夜景灯光效果差、建筑风格不统一,尽管已形成茶市数年,但炉院街的一些硬伤一直制约着特色街区的发展。

  记者从炉院街片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茶文化街景观规划方案尚未敲定,已经立项。该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首先要拓宽街面,其次要统一茶行店面、统一经营牌匾。同时,还将通过招商引资、举办茶文化节等,形成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新闻来源:新疆新闻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