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当地县城,茶叶直销网站的规模则更为专业化和规模化。谢巧妹是“天音茶叶”网站的客服人员。她告诉记者,该网站拥有十数个网络客服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每日上网,通过QQ、淘宝旺旺等即时聊天工具,向客户介绍产品。“安溪县规模最大的茶叶网上交易商城,拥有的客服人员就有上百人。普遍的待遇是每月底薪1000元,包吃包住,通过业务量提成。”福建茶叶门户网经过两年的发展也成为国内最大茶叶交易招商资讯平台之一,带动了茶叶网络品牌营销的发展。
据安溪县茶叶协会网络中心对安溪茶都、特产城以及城关部分茶叶店(共计968家)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24.5%(即237家)的茶商已经通过网上开店,自建网站宣传推广销售茶叶,并获得丰厚的利润,46.3%(即446家)的茶商计划在一年内通过网上销售推广自己的茶叶,28.2%(即273家)茶商未计划在网上销售茶叶产品。
外向谋生 居民认识差异化
不过,在这个地域广阔、山峰林立的山区,类似于长坑乡珍田村这样规模性开网店的现象,其实也并不多见。在每一个乡镇,都有2~3家网吧,网吧的规模普遍在10~20台电脑,桌面几乎都是网络视频、网络聊天或者网络游戏的天下。
记者有幸赶上了一场农村的婚礼,参加婚礼的孩子们对记者手里的相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这是他们并不常见的“玩具”。在婚礼上,记者问起当地百姓对2月1日开始的“家电下乡”政策的认识,回答多是“不很了解”。当记者向他们详加解释了该政策后,大多数村民的反映是: “看看再说。”记者留意到,当地农村使用的手机,大多是山寨机,或者是黑白屏、单色屏时代的手机。
车行一路,还能频繁地看见不同省份牌照的轿车驶过。外向型的茶叶经济和山区偏狭的耕地,也令诸多的当地人走出去,或经商,或打工以谋生。安溪人从小耳闻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辈父辈外出经商。安溪人特别懂得经商,勤奋、肯吃苦、爱冒险、适应能力强、喜欢闯江湖,不读书也一样做生意。
在当地各个乡村里,修建一幢新楼,象征着这个家庭“衣锦还乡”。“这些楼房少则三四层,多则五六层高,造价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七八十万。这已经是当地的一个习俗,在外做生意赚了钱,就回乡修楼‘摆阔’。”当地居民称。
“大地方”的见闻,也带来了当地对IT产品认识的差异。外出谋生的居民的新楼里,配合着新楼的富贵气,大屏幕的电脑被摆放在大厅电视边上,有些出外打工的人甚至带回来了惠普的康柏电脑。“但是过年回家的人一走,电脑也就没用了,家里多是老人,不会用。”一位当地居民说。记者问起对电脑产品品牌的认识,长居当地的村民的回答多是方正、联想,抑或神舟等品牌,这缘于他们以前“上县城”时的所见所闻,当地的县城并没有特大规模的电子卖场,多是十来平方米的小店,经营的多为本土品牌。
而即便是外出谋生的人,也并没有充分应用互联网。一位外出经商的男士在得知记者是通过网络订购机票的时候,对记者坦承,他总是通过航空旅行社订票,每次要交纳50元~100元不等的手续费。(文/黄智军)
关键词:网上生意调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