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福鼎大白茶茶艺解说词
下一主题:白茶源于福鼎文化丰厚
从此以后蓝姑悉心呵护这株茶树。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叶芽儿晶莹碧透,恰似绿雪。这株绿雪芽,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亭亭玉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成为“福鼎大白茶”的始祖。
这株茶树被《中国茶叶大辞典》收入《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从植物学的角度考究,这株幸运的茶树也许没有千年树龄,但美丽的传说告诉我们,一、福鼎产茶历史与太姥山一样古老;二、太姥山茶曾用于医救百姓病痛危急。
笔者认同这种观点: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伍世泉《太姥山:中国白茶发源地》)传说中的蓝姑“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同上),这茶可视为白茶的最初雏形。
再看典籍。一千多年前,陆羽《茶经》引《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认为:“永嘉东300里是海,是南300里之误。南300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这里所说的“白茶山”显然就是以太姥山为代表的福鼎境内的众多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