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中的福鼎白茶文化是最自然、最朴实的白茶文化。福鼎翠郊吴厝古民居,为吴氏望族的合院住宅。古民居建者系春秋吴王夫差第一百零四代孙,在北京城开茶庄,以经营白茶起家,富甲一方。清乾隆大学士刘墉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古民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历经13年、耗资白银64万两,建筑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长宽约70余米),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香古色,堪称中国传统民居中观赏性、艺术性、历史性融合的瑰宝。
●二、珍稀物种
福鼎白茶是历史名茶。早在唐代福鼎就开始种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福鼎白茶山——太姥山的记载,可见福鼎先民在唐代前已开始种茶,到唐代初业已有丰富的茶树栽培和选种技术,茶叶生产已发展相当规模。
福鼎白茶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在中国茶叶大观园中占据无与伦比的地位。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而福鼎大白茶推广繁衍,居中国茶种首位。1958年农业部在福鼎磻溪召开过“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福鼎大白茶名列第一批21个地方茶树良种之魁推荐全国,作为全国茶树良种的标准种(对照种),在全国十多个省广泛推广,成为中华茶种的瑰宝。1973年,福鼎被定为全国茶叶基地县,福鼎大白茶在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上再次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六、七十年代,仅川、湘、鄂、赣、皖、苏、浙、粤、桂九省到福鼎调良种茶苗计50亿株,1984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被农业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定为国家级良种,编号“华茶一号”、“华茶二号”。福鼎大白茶逐渐成为全国范围推广面积最大、引种范围最广的茶树良种,现全国栽培面积170万亩。福鼎大白茶作为中国白茶的代表品牌,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记证书、国家工商总局认证证明商标证书。
世界白茶96%产自福建;而福建白茶80%产于福鼎,福鼎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品基地。笔者曾于1999年在昆明世博园“中国茶馆”介绍文字中见到“福鼎白茶”写成“福丁白茶”,一时大忿。是简化字之谬简,还是制展者之粗疏?世界级的展会出现低级错误,实属不该,至少白璧微瑕亦是瑕。2007年6月中旬,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在福鼎市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清周亮工《闽茶曲》),脍灸人口的当推鸿雪洞上方岩的“绿雪芽”,尧时太姥蓝姑在鸿雪洞顶榛莽之中找到白茶树,乃采摘焙制成绿雪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神奇的白茶战胜了疫魔。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以霓裳裙袂捧土,胼手胝足,悉心呵护,茶树受日月吞吐精华,茁壮葱茏。蓝姑后羽化升仙,尧帝敕封为“太姥娘娘”,她是中国的“白茶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