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白雪公主“福鼎白茶”
发布时间 2012-02-04 浏览 9586 次
—800米,乃至l000米以上,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似马蹄的独特地势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

“海上仙都”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鼎境内东北部。汉武帝命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太姥山列为三十六名山之首。名山出好茶,好茶耀名山。追溯起来,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公元780年)上引录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即福鼎太姥山。陈椽教授《茶业通史》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纵观太姥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太姥山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脉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奇草异木弥谷满岗,植被郁郁葱葱,景观绮丽多彩,土层深厚肥沃,茶园环境云雾潦绕,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根深叶茂。在太姥山脉较高海拔的多林、多云、多雾,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滋润下,孕育了千古茶茗。茶叶叶张肥厚、柔软,内含物丰富,加工的福鼎白茶品质优异。白茶以白毫银针最为名贵,是太姥山纵横无数的石谷崖壑、水云溪涧酝酿出泱泱中华最奇瑞的茶品——白毫银针。茶如其名,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细长如针而得名。曼妙的茶香飘过云遮雾锁的太姥山脉,穿透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古民居中的福鼎白茶文化是最自然、最朴实的白茶文化。福鼎翠郊吴厝古民居,为吴氏望族的合院住宅。古民居建者系春秋吴王夫差第一百零四代孙,在北京城开茶庄,以经营白茶起家,富甲一方。清乾隆大学士刘墉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古民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历经13年、耗资白银64万两,建筑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长宽约70余米),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香古色,堪称中国传统民居中观赏性、艺术性、历史性融合的瑰宝。

●二、珍稀物种

福鼎白茶是历史名茶。早在唐代福鼎就开始种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福鼎白茶山——太姥山的记载,可见福鼎先民在唐代前已开始种茶,到唐代初业已有丰富的茶树栽培和选种技术,茶叶生产已发展相当规模。

福鼎白茶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在中国茶叶大观园中占据无与伦比的地位。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而福鼎大白茶推广繁衍,居中国茶种首位。1958年农业部在福鼎磻溪召开过“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福鼎大白茶名列第一批21个地方茶树良种之魁推荐全国,作为全国茶树良种的标准种(对照种),在全国十多个省广泛推广,成为中华茶种的瑰宝。1973年,福鼎被定为全国茶叶基地县,福鼎大白茶在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上再次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六、七十年代,仅川、湘、鄂、赣、皖、苏、浙、粤、桂九省到福鼎调良种茶苗计50亿株,1984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被农业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定为国家级良种,编号“华茶一号”、“华茶二号”。福鼎大白茶逐渐成为全国范围推广面积最大、引种范围最广的茶树良种,现全国栽培面积170万亩。福鼎大白茶作为中国白茶的代表品牌,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记证书、国家工商总局认证证明商标证书。

世界白茶96%产自福建;而福建白茶80%产于福鼎,福鼎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品基地。笔者曾于1999年在昆明世博园“中国茶馆”介绍文字中见到“福鼎白茶”写成“福丁白茶”,一时大忿。是简化字之谬简,还是制展者之粗疏?世界级的展会出现低级错误,实属不该,至少白璧微瑕亦是瑕。2007年6月中旬,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在福鼎市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清周亮工《闽茶曲》),脍灸人口的当推鸿雪洞上方岩的“绿雪芽”,尧时太姥蓝姑在鸿雪洞顶榛莽之中找到白茶树,乃采摘焙制成绿雪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神奇的白茶战胜了疫魔。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以霓裳裙袂捧土,胼手胝足,悉心呵护,茶树受日月吞吐精华,茁壮葱茏。蓝姑后羽化升仙,尧帝敕封为“太姥娘娘”,她是中国的“白茶女神”。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