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莲芯茶。被《中国名茶志》(俞寿康著,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名茶。白琳是福鼎莲芯茶原产地,可惜这些年已很少生产。据史料记载,莲芯茶在清末民国有一些年份曾作为白琳生产茶叶的主要品种出口。莲芯茶,香气清幽,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澄鲜,芽叶柔嫩多毫,外形细紧纤秀,外销东南亚一带,历受消费者赞赏。以莲芯茶薰窨茉莉花,称“茉莉娥眉”、“茉莉秀眉”,亦为花茶上品。莲芯茶对鲜茶叶品质要求很高,“清明”节前开采,要求芽叶细嫩多毫,叶薄而软,节短。莲芯茶经萎凋、杀青、揉捻、初烘、再烘五道工序制成。
白琳还生产“白牡丹”白茶、“新工艺白茶”,“白毛猴”绿茶等名茶。
三、茶人、茶商、茶馆
自清、民国以来,白琳因茶出名,因茶而起落,茶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变化,几多欢喜几多愁,伴随着茶派出生许多茶人(茶商、茶农)。
《福鼎乡土志地理》:“……十四都……举州一带多植茶,谷雨一过,人行路中,茗香朴鼻。”可以看出白琳茶叶生产分布于农村乡间,以茶农、茶人自家生产毛茶为主。所有茶叶集市于白琳,经茶商远销至海外。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制茶的经验智慧,生产茶叶技术日臻完善。茶业发展几起几落。1860年“白琳工夫”红茶遭受印度、锡兰等国红茶与国内安徽祁门红的冲击,茶价大跌,以致于翁江萧家“三泰”茶行,一夜之间在上海一把火烧毁,囤积五年的红茶,使家族一夜之间败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国际茶价下跌,许多白琳茶商破产,茶行、商号纷纷易帜;民国十九年(1930年)何金标劫掠白琳时,烧毁大马路房屋几十榴,同时也烧毁了一些茶行,劫持茶商子女为人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市场,抗日战争爆发,沙埕港被禁运的一年,茶叶滞销,一度使茶农把自家的毛茶烧毁,砍倒茶。抗战期间,白琳茶叶逆势而上,使茶商茶农有了发展空间。笔者收集了一份民国廿九年(1940年)茶叶收购收据(见附图)。茶商李华卿向翠郊村石床保周阿本白毫茶10斤1两,付国币19元1分整,可见抗战时,白琳茶市还是稳定的。1949年初茶价很好,可1949年后期茶叶败落。解放后茶叶收为国营企业经营,通过奖售茶农化肥粮食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积极种茶,恢复原有老茶园,五十年代茶叶迅速得到发展;六十年代与苏联断交后,红茶滞销,顺应市场发展,红茶改绿茶,总体来说,茶叶发展稳定。文革时砍“六头”,茶叶生产又受到影响。改革开发后,茶叶生产又得到新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叶受石材行业的冲击,影响至今。白琳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却始终不变。
自清末以来,白琳还出现一些家族茶馆,自身并没有经营,如垅墘李茶馆(点头李姓)、伡洋馆(伡洋杨姓)、浦后三茶馆(瓜园蔡氏)、胡信泰茶馆(宝桥胡姓)、广泰茶馆(小湾詹氏),这些茶馆都是家族企业,出租给广帮或南帮。或与之合作,当地茶人负责采办、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茶叶,广帮、南帮负责销售。白琳也出现一些茶商直接销售茶叶给国外。如洋中茶馆蔡德教、蔡乃仓父子长期与新加坡茶商合作,茶叶直销新加坡,梅伯珍经过多年茶叶经营历练,驻扎在福州,精通英语,他经营的茶叶销往东南亚、新加坡。吴世和的双春隆、袁子卿的合茂智茶行的茶叶直销香港、俄国等地。
四、茶歌、民谣与茶俗
白琳为茶叶集散地,聚集大量拣茶女工,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文艺智慧,唱起了许多烩灸人口的茶歌、民谣。
拣茶歌
正月拣茶春头初,拣茶姑娘喊做鞋;
里面三寸粗布里,外面三寸做招牌。
二月拣茶二日二,广东茶客还未来;
去年茶价喊亏本,今年茶客莫敢来。
三月拣茶三月三,拣茶俊某(姑娘)好后生,
脸打光膛苏州粉,可比日头正上山。
四月拣茶四月天,雨子来来著身边;
脚穿木鞋起嗑响,肩头拿伞手拿线。
五月拣茶五轮船,大男细女看轮船;
哥哪要好仿绸裤,妹哪要好百绸裙。
六月择茶热难当,广泰茶行太平堂;
也有童某(男子)相玩笑,也有俊某(姑娘)倒明床(床铺)。
七月择茶七月当,十分热闹是茶行;
八月拣茶是中秋,筛焙红茶乌溜溜;
但愿茶卖好价钱,择茶阿妹多工资。
九月拣茶是重阳,拣茶姑娘转回乡;
也赚好酒寄次转(家里),也赚鱼肉送爹娘。
十月拣茶秋风凉,择茶阿妹穿祥裙;
也择黄道好日子,去送茶客上大船。
十一月拣茶冷清清,茶行馆内都莫人;
也有做茶败家计,也有女子赚大钱。
十二月拣茶是年兜,拣茶赚钱一荷包;
茶客赚钱讲真话,明年一定再来包。
白琳茶馆建路边(山歌)
我唱山歌约你添,你唱山歌给我添,
哪里戏仔打八仙,我就添,
哪里戏台盖八角,泰顺戏仔打八仙,
哪里茶馆建路边。温州戏台盖八角,白琳茶馆建路边。
哪里戏台建八角,哪里茶馆盖路边;
温州戏台建八角,白琳茶馆盖路边。
闹喳喳,闹喳喳,
白琳茶街生产忙,家家户户去拣茶。
早支坐厅中,晚去坐埕下;
一年春夏秋,拣茶做不休。
泡茶歌
奇古技,锯杉柴,
阿妙老婆会泡茶,
茶叶粒粒仔,
碗里两尾虾,
爬里爬去变大虾。
…………
茶俗
(1)冰糖茶,宾客来临,上好茶外,主人喜欢在茶中加入冰糖,增加甜味,使客人甜蜜感,并有待客礼重的感觉。
(2)山奈茶,白琳人家里泡茶,喜大壶茶,在制好茶叶中加入中药山奈,在锅里炒热后贮藏,要喝茶时,抓上一把山奈茶叶泡在壶中,除茶香外还有药香。
(3)祭祀茶,祭墓或其他祭祀活动都是先茶后酒,以茶为先。
(4)入殓茶,老人去逝入殓前,由儿孙象征性在老人口中喂茶,意味着饱茶饱饭而归西。
(5)茶亭茶,烧茶老人泡大缸茶,供过路人歇息喝茶、休息。
(茶叶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