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美丽的白毫银针传说
下一主题:白茶:古人饮茶的六境
白琳茶史话
杨应杰
一、茶叶与白琳渊源
明朝谢肇淛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太姥山志》载:“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白箬庵,即天门寺(旧称午所庵,至玄成禅师任住持,用白箬做瓦,改名为白箬庵,1947年,比丘尼题敬重建,又改名天门寺)。古代大官道穿白琳全境,古代大官道中,白琳至金刚墩(十华里)、至五里排(五华里),至五蒲岭(五华里);五蒲岭有两条道路可走,一过三十六湾,至蒋阳、漆溪、龙亭……福宁府岭至霞浦;二经长安岭与天门岭到太姥山天门寺(十华里)。可见早在五百年前,距白琳十五公里(三十华里)左右的地方,就有大片茶园,而且都有官道相连。唐代陆羽《茶经》(760-780年)“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又据《福建省乡土志》记载:“早在唐代,闽东、闽北已开辟了许多茶园”。由此可见,白琳产茶的历史可溯源至唐朝。迨至清朝,清乾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