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难忘的中国茶艺师---周小芳
发布时间 2012-02-22 浏览 9811 次
卖给茶商,经过包装、贴牌后才能与消费者见面。茶农辛辛苦苦,只能挣到很少一点钱。小芳的父亲和乡亲们一直想让家乡的好茶有一个自己的品牌,一条好的销路。

  国家的好政策给小芳的家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茶乡的农户可以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这无疑给闭塞落后的山村带来了生机,给茶农找到了出路。小芳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带着家乡的好茶走出峨眉,走进成都。努力的工作,使她逐步熟悉了成都以及省外的茶叶市场;勤奋的学习,提升了她鉴茶、品茶、赏茶的能力。也使小芳在行业内站住了脚。

  茶醉琴台 感动世界

  2004年,小芳带来家乡上等好茶,来到成都琴台路“榜上有名川茶文化传播中心”发展,专门推广家乡茶。成都琴台路成为她发展的新平台。琴台路文化底蕴深厚,又蕴含无限的商机。在这里,小芳家乡的好茶有了自己的品牌,“芽丁玉竹”走出深山,进入都市,登上了大雅之堂。在这里,小芳了解了城市,加入了工会,在琴台路管委会和工会的扶持帮助下,经历了人生的多个第一次。小芳和家乡的好茶,以及她的姐妹们一起,实现了人生的新飞跃。

  2006年,在琴台路管委会工会的推荐下,小芳参加了成都市总工会开展的“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凭着自己从小对茶的理解和过硬的技术,小芳夺得了茶艺师大赛个人第一名,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省总工会又授予小芳“四川省知识型技能型职工”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的茶艺表演形象出现在中国首枚茶艺邮票上。作为一个山村妹子获得这样高的荣誉,引起了成都市各大报刊、电视媒体的高度关注,使她成为行业内的新闻人物。

  后来,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采访了小芳。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一位北京的客人来店里买茶叶,一下认出了她,硬要小芳的签名,这是小芳平生的第一次签名。就是这个第一次让小芳的视野豁然开朗,使她认识到了发展茶文化的重要性,继而坚定了积极发展、推广、传播茶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2007年3月,周小芳受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的委托,一个人乘飞机到新西兰进行茶艺表演。第一次代表四川和中国出访,使小芳感受到了中国茶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新西兰总理克拉克亲自接见了小芳,并仔细观看了小芳表演的四川长嘴壶和盖碗茶茶艺。小芳给克拉克总理沏泡了家乡好茶——芽丁玉竹。总理接过茶品尝后说:“真不容易啊,这个不远千里来的中国茶师,给我们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祝福。”那一刻的小芳,异常激动。没想到自己还能为民族文化尽力添彩。同年十月,小芳又到韩国参加友好活动,在韩国首都首尔表演了四川茶艺。韩国朋友看了小芳的茶艺表演赞不绝口。小芳的照片作为中国茶艺师的形象代表展示于首尔的大型商场内,成为当地人们追崇的茶艺明星。

  将茶文化事业走得更远

  2008年对周小芳来说喜事连连。1月,新西兰文化部主任来到成都,来到榜上有名茶庄,主任带来了克拉克总理的问候,再次邀请小芳二月到新西兰表演中国茶艺。小芳推荐自己的两位高徒“翠花”和“茶糊涂”到新西兰表演中国茶艺。2008年1月,成都晚报和四川省茶文化协会联手倾力打造四川茶文化,成都晚报创立的《问茶成都》周刊,秉承“成都——一座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成都——用茶文化感动世界”办刊宗旨,掀起了“百家论茶”的高潮。专刊特聘小芳做客茶艺讲座,开设了《小芳谈茶艺》专栏,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一路走来,周小芳在成绩和光彩背后,凝结了许多人的帮助。一路走来,是国家的好政策给小芳家乡茶山、茶农、种茶妹铺下了康庄大道。小芳用自己的一份耕耘,得到应有的一份收获。祝愿这位茶乡出来的妹子,在自己的事业上一路顺风。 张茜 李智勇

关键词:难忘世界茶艺家乡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