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茶行业走向精深产业化
发布时间 2012-03-02 浏览 6063 次
不欢迎炒作资本,但是欢迎踏实投资实业的资本,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储备、完善营销手段。

市场说话

“高”处不胜寒

商报:去年,明前茶上市时,京城几家老字号都标出每斤五六千元的高价,媒体上也多见某茶叶 “到京即告售罄”的报道,走访茶行不难发现动辄标价几百元上千元一斤的茶叶茶叶到底贵不贵?

王庆:量少质优的名茶价格高是正常的,也的确有其对应的消费群体,这是市场决定的。但刻意造势的行为确实也存在。比如某种茶叶的拍卖价格100克过万元。实际情况是全年茶叶均价每斤不过30几元。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龙井一斤卖6000元,却不知道整体的茶叶价格。这样的强势表象下,谁还能喝得起茶呢?个别的造势现象不能当成正常的经济规律看。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北京市场有其特殊性。目前,产茶区主办的茶叶推广活动针对性非常明确,比如宜宾早茶节是当地政府策动,全方位参与;在成都的推广活动则针对的是经销商;在北京则是打品牌做高端。这与首都市场定位有关,在直接面向国际的平台上,树立起中国茶叶的高端形象。尽管地方茶企在京力推高端茶,但全国的茶叶销量还是以大众消费为主,高端消费的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市场全局。

商报:茶叶种类繁多、价格各异,百姓究竟该怎样选茶?

王庆:北京是传统的茶叶销区,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销售额一年能有20亿元。单一品种高价可能因为稀缺,可能因为文化宣传需要,可能因为品牌打造所致。平价茶也有能让人迷恋一生的好味道。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和经济实力,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茶叶价格因素很重要,但绝非贵的就是好茶。公认明前茶贵,实际上清明后的茶叶与明前茶的品质差异无碍大局。坦率地说,很多高价好茶的性价比是不对的,若是自己花钱买来喝,任何一个消费者都难以承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展面向大众的茶文化活动,而北京正是试点区。

商报记者 姜琳琳/文并摄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原料茶和中低档茶为主,自主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低。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出口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人士认为,除红茶外,其他茶都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但目前的尴尬处境让人痛心。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