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树王仙逝,新茶树王“接位”
南糯山上那株800年以上的老的茶树王,于1953年被茶叶科技工作者发现。这棵茶树王与巴达1700多年野生茶树王的发现,曾经闻名世界,为茶叶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历来被中外茶叶界人士公认。几十年来,无数中外茶叶专家、学者和游人曾纷纷前来考察、参拜。因年迈体弱、管理不善等原因,老茶树王于1995年冬仙逝。让中外无数茶界人士无不痛惜。
经过长期深入南糯山古茶园中考察,2002年5月8日,原省农科院茶科所所长张俊和原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等专家在半坡老寨周围、哈尼族茶农开才家承包管理的古茶园中,发现了一棵可接替的栽培型茶树王。新茶树王树龄约800年以上。经现场测量,这棵茶树王树高530厘米、树幅935-750厘米,主干基部直径76.4厘米,胸径40厘米。
这棵新茶树王的发现,使中国植茶历史悠久的活见证有了延续,也使南糯山进一步闻名中外,吸引无数中外茶叶专家、爱好者前来参拜。
几十年如一日:倾心茶树王保护
1959年毕业于大理农校茶叶专业的老茶人曾维然,毕生都在从事茶叶工作。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工作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情系保护南糯山的茶树王。曾维然先后在省茶科所、勐海茶厂、县茶办等单位工作,自21岁开始,就长期在南糯山蹲点,负责南糯山老茶树王的保护和万亩古茶园管理的技术指导。他曾经手把手地与当地哈尼族青年一同用竹片围筑茶树王下方的土壤,使其不致造成水土流失,以更好地保护茶树王。他还参与发起成立了南糯山茶树王保护研究会和南糯山万亩古茶园管理研究会。1993年,他参与筹办了西双版纳首届茶王节。为保护茶树王倾注了很多心血,保管了有关茶树王的大量资料。
但是,老茶树王还是仙逝而去,这让曾老心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曾维然心情沉重地向记者讲述了老茶树王仙逝后难忘的一幕:“1997年秋天,我陪同联合国茶树种质资源专家组到南糯山茶树王考察。三位专家见到遗留的老茶树王桩,十分悲哀,深感痛惜,当场跪下参拜。当时,我也抑制不住悲痛,含泪跪了下来……”
曾老深情地说:“多年来,我非常怀念茶树王。如今,我的家里客厅挂着的是我和儿子在原茶树王照的放大相片……
科学指导,为保护“活化石”献余热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南糯山半坡老寨这棵新茶树王名声鹤起,吸引了更多中外茶人、茶商、茶叶爱好者前来参拜。南糯山优良的茶叶日也渐金贵。曾老在高兴之余也一直担忧:这棵老茶树还能挺得住吗?
为让新茶树王延年益寿,他再三考虑,决定志愿、无偿地认养这棵茶树王,积极参与指导,帮助开才家科学管理好茶树王。
得到茶树王的主人———开才以及南糯山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后,曾老首先决定建立健全这棵茶树王的档案,以使茶树王能连续性、持久性、可操作性地进行科学管理保护。根据长期保护老茶树王的经验,他向开才提出了四点具体管理措施:一、注意保护茶树王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二、对茶树王树干上的苔鲜地衣、寄生植物、枯病虫枝进行清除,把树冠内部和基部不必要的徒长枝、丛生枝剪除,增加茶树通风透光性,合理采茶,确保茶树健康成长;三、如果发现茶树王身上有虫害,一定要即时用手工扑杀。争取治早、治小、治了、灭除;四、如果遇到气温较低、气候比较寒冷、霜冻等情况,离茶树王本身10———15米周围位置由专人守护烧火用熏烟法抗寒冷,不致造成冻伤茶树王。
同时,一块写着保护茶树王的温馨提示的牌匾也很快制作出来了。曾老将与开才及其家人,一起将牌匾悬挂在茶树王旁边的显眼处,恳请参观人员不要攀爬在茶树王身上拍照、玩耍;不要在茶树王的树干上雕刻留念;不要采摘茶树王的树枝、叶、花、果;志愿参与帮助、支持、关爱、保护茶树王,与茶树王一道长期和谐相处。
曾维然说,从今年开始,每年春季和秋季,他至少要到开才家的古茶园中现场查看一次,及时观察、记录茶树王的管理情况,继续为保护南糯山茶树王发挥余热。他表示, 在州县茶办和有关茶叶专家的支持下,他一定能做好茶树王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专家 保护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