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我的床头多了有关茶文化的书刊,知道品茶分上品、中品和下品。品茶为上品,慢饮为中品,解渴为下品。喝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把生活质量提高到文化层面的一种高雅之举。喝茶由于环境、文化和对象的不同,其感悟也不尽相同。有一位女作家说:“茶其实是中国的传统美人,贵娇嫩、贵雅致、贵沉静,兼带着淡淡的忧郁。美人多难,茶的命运注定是苦的。它给人的满足和享受,总是必须经过赴汤蹈火的炼狱”。
苏东坡在他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第一次将茗茶比作佳人:“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人卫泳在《悦容编》中写道:“盈盈十五,娟娟二八,为含金柳,为芳兰蕊,为雨前茶,体有真香,面有真色”,这就是佳茗,这也是佳人。林语堂先生将品茶与佳人做了一番更具体的解释,他说茶有“三泡”,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十六岁妙龄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严格讲茶在第三泡时为最妙。我以为这种品茶的“三泡”说有点庸俗,有损品茶的高雅与韵致了。品茶的感觉各人可以各不相同,但要像茶一样清纯,没有杂味。
追寻着“佳茗似佳人”的感觉,我走进了富春江畔桐庐县新合乡的雪水、天堂山区,此处“雪山高万丈,泉水飞龙潭。天堂云雾露,孕育嫩绿香。”老陈一边用山泉泡上等的“雪水云绿”,一边说道:一杯好的“雪水云绿”,拿到嘴边即有一股清香直冲鼻道,人像抽鸦片似的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也如同见了一位气质迷人的梦中佳人,足令你想入非非地呆想片刻,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迷惘;茶汤沾唇,先是微涩,继而甘醇,深觉此时含到口中的已不是什么茶水了,而是口中伸进了一条柔滑软润、清香温热的佳人香舌;待茶水徐徐咽下,余香慢慢飘上,一股氤氲的甜美在周身涌动,足足让人迷醉片刻,又能回味终生。“名茶如美色,未饮已倾城”。我的感觉虽然有点色,却是真实的体验,没有丝毫物欲的冲动,唯有精神的升华,心灵的满足。
佳茗似佳人,真正的品茗当与佳人无涉。多想佳人,佳茗必然无味。女人胜茶,淡如清泉,深似灵魂。韶华易逝,品质永存。只有佳茗,年年新绿,日日相晤,杯杯清香,能消除工作中的烦恼,舒解精神上的压力,增进朋友间的友谊,增添生活上的乐趣,看你用怎样的心思去对待。遗憾的是要这一分清静也难,喝茶时总有佳人的面影在茶烟轻袅的碧水中晃动。这世间真正懂得静心品茶的人能有几个呢?
茶不像酒那般煽情,那般刺激,那般乱性。茶品得越久,人变得越本色、越含蓄、越稳重。在品茶的日子里,你尽可以说佳茗似佳人,可以做佳茗似佳人的春梦,但无论如何,不能堕入一边品茶,一边坐拥"佳人"的恶趣中,否则茶变了味,人变了质。这就是品茶之性,佳茗之性;佳人之德,君子之德也。
我从此领略到了品茗的美妙,无异于经历了一次放飞心灵的远游,在茶的世界里洗涤自己的灵魂,洗去世俗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