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福建漳浦人。”李瑞河在各大场合总是这样介绍自己。细细追究起来,李先生的祖辈在200多年前从漳浦渡海至台湾,并在南投安身。尽管迁居台湾,但祖辈并未改行,世代仍以种茶为生。“那时候,有民谣说:千村学种茶,杉茶遍户栽,植茶当防老,茶价供万家。所以,我们祖辈从来就是与茶结缘,没有中断过。”
到李瑞河先生,算来已是第七代“茶人”。他自小跟从祖母一起,劳作于茶地间,懂得如何种茶、养茶,更从世代相传的技艺中学得制茶的功夫。
“我祖母朴实,是典型的良妻贤母。对于茶,是我们家业的根本,同时,茶文化也是我们家要教导的。祖母就经常带我去路边的凉亭里给过往的路人送茶水。给人递一杯茶水,就是先表达了一个善意。因为茶文化讲究的就是一个和字,人与人之间和和睦睦。” 李瑞河说茶是和平的饮料。为延续祖母生前的善举,他在漳州盖了一座“良心亭”,终日为行人施茶,十四年来从不间断。如果说,以前祖母为路人施茶更多的是为了积德,祈求上天能佑佐李家子孙能有作为。那现在李瑞河先生在良心亭为行人提供茶饮,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与茶结缘。 “我从小就饮茶,到现在七十多岁了。饮了七十年的茶,每日都不断,这不仅是我们闽南地区的习惯,也是因为我知道饮茶对身体确实有益。”李先生面色红润,思维敏捷,动作也非常轻便,不似年逾古稀之年的老人。
李瑞河对茶的感情深厚。如果你能在与他交谈时,说茶的好,他便认为你好,高兴地与你一起谈茶、品茶,将你视为知已。“我知道自己爱茶到了近乎痴爱的地步,但也正是我对茶的这片痴心,使它能够让我再度创业,并且比第一次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天福铭茶”又一村
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股市泡沫破灭,李瑞河先生创办的“天仁证券”公司即时陷入债务之中。为了偿还债款,他不得不变卖手中“天仁铭茶”的股票以及房产。此时,有人认为他的事业已到了尽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让我相信大陆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同时对于我们台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我带着再次创业的希望回了家。”说起第二次创业,经历了商场风雨,现已具成就的李瑞河先生语气平淡,但眼神闪亮,有着难以掩饰的激情。 “回到了大陆才知道是找到了根。”本来语速平缓的李先生突然加重了语气,扶在椅子上的右手也举起来放在心口:“到了漳浦,我才知道,中国的茶资源真是太丰富了,中国的茶市场也大得很。我要做的是用心做自己的茶产业。”
1993年,李瑞河先生带着从台湾亲友处筹集的1000万元在漳浦投资茶产业,成立“天福茶庄”,建成属于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同时以先进的工艺加工茶叶。
关键词:时代世纪饮料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