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闽台两地茶文化现状来看,也以称茶艺的居多。中国江浙及江浙以北,对茶艺的概念则淡化的多。已故的浙江农大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的主张是:发扬茶德、妥用茶艺。
茶文化的悠久历史自然在大陆,然而“茶艺”一词,最早却现于台湾。1978年台湾茶文化复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建议成立有关茶文化组织时,使用“茶艺”一词,于是有了“台北市茶艺协会”、“高雄市茶艺协会”等组织协会。而后各种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艺一词也被广泛接受。后来传播到福建及大陆其他地区,尤其吻合福建的功夫茶文化。
以“和”为主的茶文化精神
1982年,台湾的林荆南教授将茶艺的基本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个字,即是: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然而这四个字单单从字面上讲,让广大普通百姓很难一下联系到茶,必须对这四个字做具体解释。所以后来,台湾的范增平先生又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是:和、俭、静、洁。其中含义不难理解。
在祖国大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回归,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如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的《茶文化浅议》中,则明确主张了“茶德”的提法。即:廉、美、和、敬。
而另外一些专家则提出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或“清、静、和、美”“静、正、清、圆”四字表述。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国茶礼或中国茶道的概念。我在拙作茶文化小说《铁观音》中,则按安溪习俗描述了茶艺的“礼、纯、雅、和”精神。
总而言之,概念的归纳虽不尽相同,主体精神还都是接近与相通的。特别是大陆与台湾,许多学人都提到了“和”字,这是中国文化意识的集中体现。和的内涵非常丰富,意味了天、地、人,意味了宇宙万物有机统一与和谐。我个人认为,“和”应是中国茶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同时也应该加上内省的“正”或“清” 字。
普洱茶,来自世界茶源,乃茶中最原始、自然者,是古法制茶、古茶文化在云南的延续,秘境云南绝无仅有的古树茶园,让现代人喝到唐代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