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叶用作丧事的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茶叶之用于这些祭祀的时间,大致也和上说的用于丧事的时间相差不多。如晋《神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余姚有个叫虞洪的人,一天进山采茶,遇到一个道士,把虞洪引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传说中的仙人),听说你善于煮饮,常常想能分到点尝尝。山里有大茶树,可以相帮采摘,希望他日有剩茶时,请留一点给我。虞洪回家以后,“因立奠祀”,每次派家人进山,也都能得到大茶叶。另《异苑》中也记有这样一则传说:剡县陈务妻,年轻时和两个儿子寡居。她好饮茶,院子里面有一座古坟,每次饮茶时,都要先在坟前浇点茶奠祭一下。两个儿子很讨厌,说古坟知道什么?白费心思,要把坟挖掉,母亲苦苦劝说才止住。一天夜里,得一梦,见一人说:“我埋在这里三百多年了,你两个儿子屡欲毁坟,蒙你保护,又赐我好茶,我虽已是地下朽骨,但不能忘记稍作酬报。”天亮,在院子中发现有十万钱,看钱似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事告诉两个儿子后,二人很惭愧,自此祭祷更勤。透过这些故事,不难看出在二晋南北朝时,茶叶也开始广泛地用于各种祭祀活动了。
不过,上面讲的例子,都是发生在南方的事,至于在黄河流域和北方一带,广泛用茶为祭品的时期,一般认为是在隋唐统一全国,特别是唐代中期北方饮茶风行之后。这一点,从唐代的贡茶制度中也能多少看出一点。贡茶是专门进奉宫廷御用的茶叶。我国茶叶作为方物,进贡的历史甚早;但是,专门设立贡茶基地——贡焙,还是唐代中期才出现的事情。唐朝的茶叶,如郑谷《蜀中》诗句描写的:“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由于小气候的关系,蒙顶山上的茶叶,被誉为“天下第一”,每年也入贡。但是,由于蒙顶茶数量少,蜀道难行,所以,唐代的贡焙,还是设在紧挨运河和国道线上的常州宜兴和湖州长兴相界的顾渚。其所以把贡焙选定在宜兴、长兴二县,与这里所出茶叶质量较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的,还如李郢的诗句所吟:“一月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