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农生态茶园套种多品种杂树 助推普洱茶叶生产
发布时间 2012-09-05 浏览 24372 次
者不敢喝、茶叶卖不掉的问题逐步凸显,影响到了茶农收益和山区农民致富。

面对普洱茶面临的危机,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生态茶园建设,加大了对普洱茶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思茅区把开展“四群教育”与生态茶园建设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包保”,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作用,多方位深入村组宣传,并组织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让茶农理解改造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态茶园建设中来,形成了上下一致,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思茅区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片挂钩、每周碰头会、每周通报进度等,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减轻茶农在生态茶园改造中的负担,思茅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仅2011年下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不但让茶农在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与茶树共生互惠的树苗不出钱,每年还给茶农发放每株2元钱的扶管费,进一步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思茅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官励兵带记者来到茶园试验示范区,边走边介绍:“茶农从刚开始抵触、不情愿,到积极配合参与,再到主动加入生态茶园协会,得力于普洱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突出群众思想工作。常言道, 只要利为民所谋,最终老百姓一定会拥护。”

农思想转变 干部有了底气

“如今,茶农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种什么样的茶、建什么样的茶园、什么样的茶叶受市场青睐,茶农们心里很有谱!” 竜竜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开心地说。竜竜村有9个村民小组,8000多亩茶园,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茶树,生态茶园改造成林后,预计全村人均可增收1000元。

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向记者透露,普洱市启动生态茶园建设两年来,市级投入资金3906.5万元,县(区)投入资金3313万元,建设生态茶园96.72万亩,种植树苗1037.87万株,建立县级示范样板地40块,乡(镇)样板地158块,从源头上把好普洱茶第一车间原料关。茶农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既对产业负责,又对农民长远利益负责的基础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惠民工程。李富林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从2010年开始,全市计划在3年内把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2012年全市还将建设生态茶园40万亩,茶农积极性高了,我们很有底气。”

据了解,普洱全市茶区分布在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茶农22.9万户、113万人。两年来,普洱市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59个,建设高密度留养茶园面积2.9万亩,规范农资市场414个,完成茶园登记114.19万亩,普洱独有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在普洱市建设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农、茶企的共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600多亩有机茶园,今年公司出产的元生红、黄金茶每公斤售价达260元,而且供不应求。

普洱市通过实施生态茶园建设,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茶园群落环境,而且提升了普洱茶的品质。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增长13.86%;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19.9元。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