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产业链 须修复致命缺陷
发布时间 2012-10-18 浏览 13835 次
工;处于流通环节的部分经销商动机不纯,盈利靠炒作而非经营。再加上产量有限、易于控制、消费区域广泛的特点,难怪在价格大起大落的动荡中,大家都被迫随波逐流,毫无反制能力,除了部分炒家获利,整个行业秩序被摧毁。

如何修复和重建市场秩序?刘明宇支招:“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普洱茶稳定的价格预期,让茶农们心里有底。可以采取“公司+茶农”或者“公司+茶农合作社”的方式,通过签订协议将随行就市变为协议种植。

其次,建立原料茶叶品质分级制度,让好茶有好价,鼓励茶农种好茶。分级标准需延伸包括种植、采摘、粗加工等全部环节,“先过安全关,再打生态牌”。

第三步,建立品牌。普洱茶作为公共品牌容易导致悲剧,这在2007年的普洱茶炒作风潮中已经体现,由于市场中混入了大量劣质茶,导致行业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刘明宇说,市场秩序的重建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过程,茶农、茶厂和政府部门都应有所作为,从而增强普洱茶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对茶农而言,应避免投机心态,不必念念不忘所谓的“黄金时代”。从长远看,价格的大起大落使产业的不确定性激增,对茶农无益。未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绿色安全的普洱茶预计将受市场欢迎,多研究如何种、采、制“绿色茶”才是上策。

茶厂则应争取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搞自主品牌。通过建立产地品牌或者公司品牌,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产业链的控制力。

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也不能“缺位”。地方政府应适当介入的领域包括:提高茶叶加工行业门槛,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茶农发展合作社,降低公司和茶农间联系的交易成本;预测普洱茶产量、销量,指导茶农种植和工厂投资,避免产量的大幅波动;发展茶园基地,改变茶农分散的现状,便于技术推广和生产过程监督等。

拓空间,发展体验式旅游

重建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但茶叶经济不单是卖茶这么简单。复旦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翁瑾的思路不禁让人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茶叶的分量:未来,茶叶与旅游的可融合空间非常大。

翁瑾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到此一游”式旅游所占比重将因休闲度假式旅游的兴起而逐步降低。当人们不再炫耀“到此一游”,愿意静下心倾听景色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故事时,蕴含丰富茶文化茶叶,与旅游结合的发展空间将不可限量。

普洱茶根据原料可以分为人工栽培的“台地茶”和野生型的“古树茶”,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普洱茶类型,翁瑾提出了“因类制宜”的旅游建议:

对于易大规模密集种植、修剪整齐的台地茶,以规模立身的大型茶园可以成为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平台,茶园本身还可以承办高端商务会议,把会议和休闲度假结合在一起。翁瑾认为,茶园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葡萄酒庄园。他说:“茶和葡萄酒其实很像,法国人有酒庄文化,我们也有茶文化。”不过,法国葡萄酒庄园的成功,离不开其产品差异化分级的严格管理和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这一点在借鉴中需格外注重,以免“形似神不似”。

至于散布在各大茶山的野生古树茶,翁瑾建议古树茶产地可以发展“基于社区的旅游”,让游客们享受“体验式旅游”:聆听这些古老茶树的故事,参与茶农制茶的过程等。再加上这些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也可以成为一大卖点。

不过,翁瑾担心,就现阶段看来,限于当地经济和文化条件,这样的“体验式旅游”在实践中很可能演变成低端“农家乐”,这就失去体验茶文化的初衷,与珍稀的古树茶原本高端的定位背道而驰了。所以,目前种植台地茶的大规模茶园还应是发展茶旅游的主流。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