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茶产业进入发展高峰:仍需跨越多重障碍
发布时间 2012-11-16 浏览 5510 次
力放在市场、销售和茶叶品质等方面。山东茶叶生产的成本较高,价值较高。主要因为北方茶园的管理费用大,品种培育、田间管理、水肥使用等的成本都较高,尤其在防寒过冬方面,更是增加了北方茶的生产成本。山东本地生产的高档茶可以促进山东省茶叶的销售,南方的优质茶叶可以提升、拉动山东茶业的发展。

胶东半岛土壤微酸性,适合茶树的种植。北京、河北也曾试验过种植茶叶,都失败了,就是因为土壤酸碱性不合适。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候寒冷已经不是制约北方茶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土壤酸碱度合适的地区都可以推广种茶。特别是最近几年,胶东半岛的烟台、青岛、日照,风调雨顺,非常有助于茶树的生长。

北方冬季冻土层较厚,不利于病虫过冬,因此山东茶叶的农残含量低。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关注茶叶的农残含量,农残含量低的北方茶叶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相比南方温暖、潮湿的气候,北方茶园的病虫害要少很多,所以农药的使用量远远低于南方。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农药、化肥的推广,科学管理的运用,山东茶品质的优势愈发明显。2001年,日照市巨峰镇率先通过了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鉴定,获得了出口欧盟的通行证,并成为北京老舍茶馆品茶专用茶和人民大会堂的特供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山东茶企业通过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

山东茶行业依然面对多重难题

山东春茶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春茶开采比往年晚10天左右。二是品质优、价格高。三是销售好,产品供不应求。山东省茶叶生产虽取得了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我省茶叶生产虽呈现出多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但茶园分散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不规范、质量不稳定,龙头、基地、农户之间虽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各加工企业之间价格无序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我省所产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花茶市场逐年缩小。目前无论是在我省茶叶产区或销区,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各生产厂家的茶叶包装上都印有“中国名茶”字样,不知“名”从何来,谁家确认第一。到处可见正宗“日照茶”的标牌,其实有许多茶叶不是产自山东日照,而是外地茶冒充日照茶,突出表现在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影响到山东茶叶的声誉。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茶名多、品牌乱。在茶叶生产、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虽已制定了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但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