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折射未来10年茶产业发展重点
发布时间 2012-11-17 浏览 6069 次
如何实现茶区的集约化、规模化意义更重大,也是茶产业未来发展必经之路。如何在未来10年实现这个领域的破题、进展、见效,是事关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领域,我们期盼茶区政府和茶农在这方面能够创新、创造、突破;与茶区生产资源集约、集中趋势相配合的是茶产业的科技支撑。适宜山区、丘陵地区使用的播、种、收机械的研制和提升,无疑也是茶产业最终能够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致富的瓶颈,我们满怀希望,期盼着这个领域的突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方面的工作。

  具体到茶产业,茶区守护着千百年来祖先留下来的茶叶资源和生长、生产环境,一方面要抓好发展,一方面要做好保护。这是一个小中见大,大不离小的系统工程。每户茶农、每个茶乡的环保理念、生态措施、环境建设都是汇聚成“美丽中国”湛湛蓝天的丝丝白云、葱郁森林的片片绿叶、碧透清泉的涓涓细流。我们欣喜地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并取得了茶业与旅游业互动互进、茶业与其他产业共同繁荣的喜人成效和丰富经验。

  我们希望未来的10年,茶产业能够从几个方面推广这种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茶区一般都具有天然质朴的美丽景观,茶区要跳出茶业促产业,把目光放远,做好一业为主、多元互进的规划;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持续加强,未来茶区与销区、乡村与城市的交通会更加方便、密切,茶区要积极、尽早开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美丽自己,吸引他人,富裕茶农;中国茶区面积广袤,希望各地能够开阔视野,不仅要学习外省、外地的经验,还可以把视野扩展到海外,学习吸收世界各地茶区综合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贡献出自己特色的美丽之路。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方面看,茶产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融入中华文化振兴、繁荣的时代潮流,必将极大推动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感到全行业都有责任把这件大事做好:要做好茶文化本身的发掘、整理、规范、宣传和应用,避免茶文化的“泛化”、“浅化”。如果与茶有关到处都称文化、什么都是文化,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茶文化本身应有的内涵和界限,也就减弱、丧失了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茶文化建设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确实需要严肃认真,茶行业不乏这样的一大批有识之士,需要我们潜下心去,把这项茶产业的“基础研究”做好,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茶文化从来都生长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世俗土壤中,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当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与市俱进,不断提升茶业的服务观、质量安全观、时尚观。

  从中国茶叶不断创新、发展的生产历史中,从国人饮茶不断演进、变革的轨迹中,我们感受到茶业、茶文化虽不惊心动魄、但却滚滚向前的生命力。我们要提升中华文化的自尊心、自觉心、自信心,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茶文化,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茶业的进步留下自己“味道”。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