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未来的10年,茶产业能够从几个方面推广这种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茶区一般都具有天然质朴的美丽景观,茶区要跳出茶业促产业,把目光放远,做好一业为主、多元互进的规划;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持续加强,未来茶区与销区、乡村与城市的交通会更加方便、密切,茶区要积极、尽早开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美丽自己,吸引他人,富裕茶农;中国茶区面积广袤,希望各地能够开阔视野,不仅要学习外省、外地的经验,还可以把视野扩展到海外,学习吸收世界各地茶区综合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贡献出自己特色的美丽之路。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方面看,茶产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融入中华文化振兴、繁荣的时代潮流,必将极大推动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感到全行业都有责任把这件大事做好:要做好茶文化本身的发掘、整理、规范、宣传和应用,避免茶文化的“泛化”、“浅化”。如果与茶有关到处都称文化、什么都是文化,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茶文化本身应有的内涵和界限,也就减弱、丧失了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茶文化建设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确实需要严肃认真,茶行业不乏这样的一大批有识之士,需要我们潜下心去,把这项茶产业的“基础研究”做好,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茶文化从来都生长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世俗土壤中,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当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与市俱进,不断提升茶业的服务观、质量安全观、时尚观。
从中国茶叶不断创新、发展的生产历史中,从国人饮茶不断演进、变革的轨迹中,我们感受到茶业、茶文化虽不惊心动魄、但却滚滚向前的生命力。我们要提升中华文化的自尊心、自觉心、自信心,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茶文化,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茶业的进步留下自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