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两岸“茶博会”首届茶
下一主题:记者手记:后“大红袍
当手上的好茶不知不觉中积累到了一个可观的数量后,潘勤开始与朋友分享他的收藏。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武夷岩茶当前的营销,仍然处在“卖茶叶”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跟养生、休闲、艺术以及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各个层面结合起来。
潘勤认为:茶,是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化之水”,必须在高雅的场所、器物的衬托下,在一种悠闲安静的氛围与心境中,才能深入体验她的本质之美,从而得到身心的陶冶与提升。虽然眼下上海喝得懂武夷岩茶的人群并不大,但潘勤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他的“私房茶”会所的入驻地,正是出于对岩茶的热爱,希望把产自家乡福建的这一美好事物带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他相信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岩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音。他的想法得到了武夷山政府的支持,“幽葟茗袍”也成为上海的首家“大红袍推广中心”。
走进位于浦东芳甸路上大拇指广场的“幽篁茗袍”,内部摆设与茶席朴素而雅致,许多家具都是明代的。潘勤的爱人陈玲正在跟随名师乔珊修习古琴,所以会所里总是听得到铮铮的琴声。因为处在上海这样一个“大码头”,会所里不乏一些“重量级”的客人,例如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房地产商潘石屹,都曾慕名前来。让这样的高端人士认识武夷岩茶的魅力,自然更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茶客是会员制的,办了会员卡之后按人次消费。当然,也可以将自己心仪的茶叶购买回去。不过,在会所特有的氛围中,一边品尝不同风味的茶,一边还可以从主人或茶艺师那里学习到关于茶、关于养生的知识,却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享受。所以潘勤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是卖茶水的,不是卖茶叶的”。他还预言,这种会所式的经营,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武夷岩茶经营的一种新模式。
本报记者 何光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