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后“大红袍”时代的营销策略反省
发布时间 2012-11-30 浏览 8684 次

作为一个茶品牌,武夷“大红袍”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直接引领了新一轮的茶市热潮。如果单从这个结果来看,当年武夷山市决定把品种繁多的武夷岩茶统一在“大红袍”之下,通过多层面、立体式的文化营销打响“大红袍”品牌,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

2006年初,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为低谷中的武夷岩茶带来了一股春风。武夷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整合资源,趁势而为,大力宣传“大红袍”品牌。同年5月20日,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首场大红袍茶推介会在福州西湖举行。此后连续多年,类似的茶文化营销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了几十场。而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的公演,更是将这出“文化大戏”推向高潮。

当年的武夷山茶市单价低、产量少、缺乏科技含量,茶企之间竞争无序,如同一盘散沙。而相形之下,安溪“铁观音”通过品牌运作,已经风靡全国,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武夷岩茶统一打“大红袍”品牌,可以视作一个必然的选择。而这一营销策略,实际上与“铁观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