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茶,如何出陕?陕南优势产业调查
发布时间 2012-11-30 浏览 6823 次
综合开发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此外,宣传推介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也是未能打开省外市场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陕西茶区适生面积460多万亩,现有茶园仅占1/3,可采茶园面积不足20%,规模仍然偏小;无性系、无公害茶园面积均不足全国1%,面积小且品质低。茶叶单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0公斤,更比不上产茶大省。

根据地域特点、组成类型和栽培历史差异,陕南茶地方群体品种有7大类、20多个品种,虽具有丰产、优质、抗性强的天然基因,但优势不突出,没有主导品种。陕南也曾引进龙井、水仙等外省无性系品种10多个,但需要试种和改良来增强适应性,影响着发展速度。

全省茶叶生产以粗加工为主,清洁化进程缓慢。精致加工产量0.36万吨,仅为全国0.25%。初制加工多以作坊式为主,设备和技术落后,质量低效益差。加工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新产品市场份额和诚信度大打折扣。个别公司虽具备发展潜质,但也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加工企业总体呈分散种茶、分散加工、分散品牌、分散营销的“四分散”状态。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将陕南茶区列入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发展区域,这为陕西省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省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指示要求加快推进茶叶发展。

提高区域聚集度打造优势品牌

据了解,陕西省在对陕茶发展进行广泛调研后,为其发展壮大开出“良方”,目前已制定了《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讨论稿)。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增茶园140万亩,总面积达到280万亩,茶叶产量增加10万吨,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在近日于西乡召开的全省茶产业工作会上,省农业厅副厅长白宜勤表示,陕西省将立足陕南茶区生产、生态条件,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茶产品区域聚集度。通过联合,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建立产业联盟,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势品牌,力争1至2家企业成功上市,打造3到5个国内知名品牌。

白宜勤说,首先对现有陕西品牌进行整合,逐步淘汰一批市场销量少、社会影响力小的品牌,形成几个具有地方特点、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品牌,从根本上改善陕西省茶叶品牌多而乱的现象。同时,培育3到5个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到10个省级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另外,引导和支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企业整合,并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型茶叶粗制加工厂和茶叶基地的联合,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省农业厅副厅长白宜勤说,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要点起步,快节奏推进,形成强劲发展势头。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当地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条件,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细化发展内容,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拓宽茶产业发展领域。要坚持科技兴茶,园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无性系种苗繁殖;以标准示范园创建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生产集群;建设机械化生产加工、集成技术推广、产品质量控制等为一体的现代茶叶园区,引领茶产业发展。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