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
独钟武夷茶
在清代之前,武夷茶已有往蒙古进行“茶马互市”,并有少量进入俄国,得到蒙古和俄国人的欣赏。为此,乾隆,特别是道光、咸丰间,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已大量产茶,但晋商还是不远几千里,越过河南、湖北、江西,到福建武夷山来采办茶叶,说明武夷茶品质优异,已为晋商的客户所认同。
当时的武夷茶,主要是青茶,即后来改名的乌龙茶和红茶产品。
武夷乌龙茶是从炒青绿茶制作工艺演变而形成的,它具有绿茶清香,又具有经过部分发酵的醇厚,深为时人赞赏。清代钱塘才子袁枚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武夷山品饮乌龙茶后,发出感叹:“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此后的江苏巡抚梁章钜、连横都盛赞武夷乌龙茶。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由于出于桐木高山云雾之中,且采取松烟熏制,所以味香水浓,还具桂圆汤味,深得欧美人士青睐,自然也得到俄国人的好评。
《乔家大院》编导将此武夷二茶统称为“云雾茶”,也说得过去。中国有多处产“云雾茶”。这除了少极为特定之茶外,大都泛指海拔高、云雾多、湿度大、环境清之地所生长之茶,具褒扬之意。这种茶既可制作成绿茶,也可制成红茶、乌龙茶或其类茶。由于当时武夷之茶多产于高山之中,故将武夷所产茶叶统其为“云雾茶”,也有其道理。
晋商
经营武夷茶的做法
晋商初到武夷收茶时,都采用散茶打包。如此包装不但体积宽大,而且容易受潮霉变。后来晋商将散茶改制成砖茶,既方便了运输,而且不易受潮霉变。如今尚存当时制压砖茶的模具和收茶票据。
晋商将购贩类武夷茶,大获其利,积累资本后,就定山包销,稳定了货源,后来便进一步在武夷山下梅等地购山种茶,自采自制
自销。多时达三万亩,极具规模,大获其利。武夷茶也因此红极环宇,甲于海内外。
至于电视剧中说到的武夷“将军令”名茶,此系文学虚构,武夷古今未有此茶。经查浙江遂昌将军岭所产之茶,曾名为“将军茶”。
《乔家大院》所云晋商到武夷贩茶乃历史事实。至于有些地方借用他地之景、他地茶名,这也无可非议,因为此片必仅是部电视文学片,又非专题或记实片。(茶叶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