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古茶园比较有规律地分布在班章的“环寨公路”两侧。这条“环寨公路”把老班章的寨子围在中间,长约8公里,通过其西北的出口一直通径勐海县勐混镇。
从西北村口进入,“环寨公路” 西侧比较大的茶园主要有:
① 朗朗丫(兔子很多的地方)——哇呀各脚(乌鸦过夜的山)——米棱罗(祭土地神的地方)——拉白沙拉驼塔各脚(汉人驼盐歇脚的山)。
② 岩桥约(牺牲过很多村民的古战场)——墨色沙拉各脚(拉祜族的山寨)——老博利丫(长红茶的地方)。
③ 止嗄丫(止嗄树生长的地方)——“读玛乐果”(读玛乐果树的地方)——米拉仆吹(被火烧过的寨子)。
④ 八弄拔玛(八弄拔玛树生长的地方)——牛洛各度(放牛的地方)——老博呀玛(最大的茶地)。
⑤ 哈翁白(野熊扒东西的地方)——岩边各脚(蝌蚪山)——阿波帕入老博丫(阿波老人的茶地)。
值得一提的是:路庸各脚(祖坟山)附近有一片茶园,茶叶全是小芽头,茶气很霸。
在上述园中,墨色沙拉各脚(靠近拉祜族聚居的邦盒村)、米拉仆吹、哈翁白等茶园的茶在老班章名气较大。
(二)老班章茶园是各民族同胞共同打造的茶叶乐园
有人把“班章”翻译成“桂花飘香的地方”,也有人说应该翻译成“能养活鱼的地方”,还有人说应该翻译成“山箐”。三个版本都承认一个事实:“班章”是傣语的发音,这里曾留下傣族同胞生活的痕迹。第二种说法的依据是,曾有位傣族人到这里挑水,看见水中有条长长的鱼流动,便情不自禁叫了一声“巴藏”。“巴藏”是傣族一种“长长的鱼”。后来班章的尼族就沿用这个称呼,只是按自己的发音习惯,把“巴藏”读成了“班章”。笔者更倾向于第三种翻译,因为在老班章通往新班章的公路右边,有块田叫“班章田”,“班章田”就坐落在一个地名叫“姐路”(傣语,意为“风大的地方),这地方是一个山箐,一位资深的傣族老人说,“巴藏”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山箐”。姐路也属于今老班章地盘所以把“班章”译为“ 能养活鱼的地方”比较妥当。
曾有一个问题让很多人费解:老班章哈尼族同胞建寨仅五百四十余年,怎么会有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