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茶号遽增。茶价涨,利润厚,营茶机构闻风而起,一时全县茶号猛增,其中茶价最高的民国二十年(1931),全县茶号为137家,产精茶1.7万担。次年茶号又增到194家,产精茶近2万担。此后两年,全县茶号虽然略有下降,但均在150家以上,产量在1.6万担上下徘徊。这种茶号激增的情况,一直延续了数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