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市场有“暴利”产品,但企业却没有“暴利”的利益可言,如果某个企业认为“进货价乘于十倍”就是“暴利”了,那么这家企业一定不能称之为企业,因为他们把企业应该付出的成本给忽略了。茶叶行业也不乏这样的企业,他们善于定高价位却不善于去实现获利的目标,因为这类企业是不重视品牌和消费者利益的,有高价产品但不会销售高价产品。
当企业把产品定价确定在有足够利润空间时,表面上看起来是暴利的产品,但企业得把这“暴利”进行流向的细分,企业得考虑用多少钱给员工做事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得考虑用多少钱才能吸引到消费者来把产品快速消费掉,这个过程就是企业项目经营与品牌经营的过程,如果省略了其中任一环节的资金投入,都会造成产品的滞销,获利就成为不可能,更谈不上暴利。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就得投入资金去为企业塑造品牌、为产品塑造形象,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有很好的认知,这些投入与企业创办初期的机器设备投入一样重要;接着还得投入广告宣传费用,为产品与消费者拉近关系,让消费者找到产品才有购买产品的可能,这些投入与企业去进货品所必须的流动资金一样不可或缺。在前述两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是许多企业所没有去考虑的,对于该投入多少资金也是许多企业感到迷茫的。笔者曾告诉一个生产矿泉水的企业老板,“想让矿泉水在市场上卖出比同行的产品更高价位又能畅销,广告投入占年销售额的20%-30%是必须的”,该老板听后大吃一惊最后作罢,他的企业经营也在随后不久就划上了休止符。
茶行业市场化运行的历史也还短暂,许多茶企在成长过程中不善于市场经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跳出茶行业看市场,各个行业的一线品牌是怎么做起来的,“暴利”在那些行业中是否支持了行业老大的崛起,也就能看到我们的茶企该如何对待“暴利经营”的问题了。许孙鑫认为,企业的“暴利经营”实际上是对员工、对加盟商、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当企业规模做大了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也就降低了,对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受益的。一些茶企起步晚,资金少,也就不可盲目去操作“暴利经营”的模式,而那些有一定资金做后盾的茶企,则应该以“大品牌高利润”的方式去经营。
(许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