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坦洋工夫生于闽都却放眼全球
发布时间 2011-06-21 浏览 6844 次
伴,青瓦幽巷可见;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桂岩秋月”、“蒙井冬温”、“文笔耀奎”、“石鲸跋浪”、“龙口喷珠”、“莺藤流啭”、“三仙隐洞”、“九蟾饮川”、“石门哓烟”、“钲鼓晴雾”坦洋十景更是栩栩如生。

  问今:首获“中国驰名商标”的省内红茶

  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当坦洋工夫红茶试制成功,经广州销往西欧,深受欢迎后,闽茶商纷纷入山求市,开设洋行,坦洋工夫名声随之不胫而走。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农村土地改革、中苏关系恶化、“红”改“绿”等因素影响,坦洋工夫昔日风光不复存在。

  沉寂了数十年的坦洋工夫却在2004年看见了“破茧”的曙光。

  2004年,在福安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陈成基老茶人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名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创福安茶叶辉煌》的提案。提案提交后,立刻受到了福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被采纳。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定下了包含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坦洋工夫”在内的“五个一”战略工程。

 然而,坦洋工夫红茶的重新起飞却是在2007年。2007年,在福安市政府的扶持下,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示范企业。随后的一年内,“坦洋工夫”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厦门、福州、香港等城市进行品牌推广,并相继获得“福建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家证明商标”、“申奥茶”、“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

  寻求: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有品才有牌。创一个品牌实属不易,但要让一个品牌‘倒’下只需几分钟的时间。此前,因为坦洋工夫的品牌缺位,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年商品总值曾达到十几亿的福安茶产业获利甚微。如今,为保证坦洋工夫的发展之路,品牌、质量意识不可忽视。”

  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至今,福安市内获得授权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企业有50余家。截至2009年,福安茶叶产量2.74万吨、产值10.91亿元,其中红茶产量3200吨,比上年增长175%,茶叶身价一路飘红。

  然而,尽管坦洋工夫已再现雄风,但对于北方消费者而言,坦洋工夫红茶仍不被广泛接受。而且,与“立顿”等国际茶品牌相比仍具有相当一段差距。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坦洋工夫仍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要以消费导向为前提,寻找坦洋工夫红茶工艺传承与技术创新的平衡点,进行规范的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一个遍及国内外的营销服务网络。此外,还应加强行业自律。(来源:东南快报 )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