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汉:高端茶叶量价齐
下一主题: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及
“新标”育“新芽”
3月17日,国际茶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努扎佩雷斯来到浙江金华时,认为中国在茶业加工工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在茶叶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茶叶“农残”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对此,林重阳认为,此次中国增加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给了世界一个很好的回答。当然,出口茶目前会受一些影响,但对茶产业的负面影响很有限。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曾表示,尽管制定残留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但现在各国越来越将农药残留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农药残留标准不仅仅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也要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因素。
林重阳表示,“事实上,福建近期很多企业都被停业整顿了,商检也非常严格。在控制‘农残’方面,首先,要把对茶农的教育工作做细;其次,企业对于农药的使用,以及后期检测都要真正落实。”
范承胜表示,“公司内部制度很重要,必须建立严格的采购机制。”
林重阳说,“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没有茶叶种植基地的企业,其收购的是散户的茶叶,而散户的茶叶,农药方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突然改变标准,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对于此次“农残”标准提高是否会引发茶产业新一轮“洗牌”,一位不愿具名的茶产业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产业大局是平稳的,这个问题很敏感,估计年终时评述更为妥当。”
上述观察人士还强调,“现在全国范围内缺少茶叶龙头企业,一般企业还是以散货为主来完成架构。去年6月,安溪铁观音集团提交招股说明书,叩关IPO,但随后遗憾出局。显然,茶产业缺少资本市场的认同,众多风险因素,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是主因之一。‘农残’标准出台后,资本市场应该看到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