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探索祁红的初制和机制
下一主题:80年的祁红良种选育
一九一六年
本场播种新茶,祁浮婺各县学生,均来场动手操作,同时开办训练班,成立工作队。计播种分直播、点播、条播、选种及育种诸试验;分平地、低山、高山三大区,每区划分播种时期试验;粒数、粒重试验;分栽时期试验;土壤肥料试验;造林防风与荫影试验;绿肥间作与耘草无间作试验;原有零星老茶树,则整理后,作中耕、施肥、修剪试验;采摘分留蘖、轮区试验;同时,照例的温度雨量记录,亦特别认真。……计南乡择定谷口设立分场(距总场七里),上至双凤坑、塔坊、侯潭,下至贵溪、溶口、倒湖。西乡自历口、闪里、箬坑、高塘,成立培种分区二十。秋浦茶区,则就县府后荒地,辟作分场,县长王人鹏兼场主任,自尧渡至四角尖、抄溪山,成立培种分区二十。同时准备祁场制茶,自造小型揉捻机、喷雾发酵室,倡室内萎凋、冷式萎凋的红茶制法,改革日光制造旧法。
一九一七年
江西省愿从本年起照祁门场分区培种办法发展江西红茶,成立了浮梁、修水(即宁红区)两分场,先后推广培种分区皖赣共八十处。
一九一八年
祁门场经过五年的艰苦缔造,已形成为科学化的研究院,人才辈出。
(陆涑先生,号澄溪,1878年生,1969隼逝世。1915年在祁门茶业改良场任首任场长。本文原载<陆澄溪自传》,本书选自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纪念册》。)(编辑:茶叶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