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华告诉记者,袋泡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产品。茶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突破品质的壁垒。他指出,速溶茶、茶粉、茶浓缩液的生产,需要应用生物科技等手段。这样能保证茶产品保留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在泡饮时既快捷,又不失原茶的色、香、味。而在袋泡茶的研发上,茶企还应着重考虑如何更耐储存、味道更好等问题。此外,以袋泡茶为主打产品进入机场、高铁、港口、高速公路服务区、商超等渠道、突破传统茶叶的“慢销模式”也很值得尝试。
中国茶走向世界,袋泡茶为领头羊
虽然中国茶产量、种植面积均占世界第一位,但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中国80%的消费者不懂茶,他们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中国茶需要创新。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指出,茶企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让高端的普洱茶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袋泡茶,不仅会成为茶产业的亮点,也将为快速消费品市场开拓一片新蓝海。
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其营养价值也很高。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蔡金华表示,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曾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中山大学周帆教授表示,首先,袋泡茶以方便快捷经济的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次,随着市场的成熟,茶企应抓住消费群体细分的时机,让袋泡茶满足茶企细分群体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事实上,袋泡茶与传统茶业丝毫不矛盾,是对传统茶业的延伸而不是替代,香港中文大学兰晓华如是说。知名茶叶品牌专家谢付亮告诉记者,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长期以来,袋泡茶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低端的地位。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
人物·对话
关于中国茶产业: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
中国广播网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怎样看待中国茶的产业前景?
蔡金华(以下简称蔡):茶产业完全具备打造成数千亿产值的潜力。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茶叶总产值达到1610亿元。一旦茶产业链延伸出来,前途更加广大,突破数千亿乃至万亿产值并非不可能。
记:您对中国茶走出国门有何见解?
蔡:国外多数是大财团在经营茶叶。中国茶国际化同样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国内经营茶业的企业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现代企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中国茶名头在国外较弱,是低档茶的代名词,通过大财团大资本介入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改变原来小作坊的运作方式,打响品牌,提高中国茶的国际品牌竞争力。
记:在产品质量上,中国茶叶企业应做哪些努力?
蔡:尽管国外对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近乎苛刻,但随着有机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有效控制茶叶农残含量,提高了茶叶质量,中国茶在全球市场正在提升竞争力。
抢占国际高端市场,茶企应突出其原产地特色,中国六大茶区当塑造精品意识,贵族化,占领高端市场后再推出低价产品。欧洲需要口味重的,而东南亚则喜欢新鲜清香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口感要求不同,要在中国茶的深加工上应做足文章,提高中国茶产品附加值,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做出对应的茶产品迎合全球消费市场。
关于社会责任:还要继续回报社会
记:多年来,您做了许多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出于什么原因?
蔡金华:企业家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企业如鱼,人民如水,鱼离不开水;企业脱离社会脱离人民大众就难以发展。这几年我尽己所能,向社会捐献了几千万元,我将以做好企业为根本,造福天下茶农,塑造中国茶品牌,继续为社会为民族多做贡献。(通讯员徐彬云 记者丁珊珊 刘冰心 )
人物名片 :蔡金华
天得茶博物馆(中国最大普洱茶博物馆、中国茶文化教育基地)董事长
广东省政协委员
东莞市人大代表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
广东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主席
广东省民营企业投资商会 主席
香港广东外商公会常务副主席
东莞市工商联副主席
世界莞商联合会副会长
东莞市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东莞市私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东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东莞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东莞市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
广东省工商联常委
广东省狮子会中联服务队队长
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
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慈善总会永久名誉理事
中共中央党校校刊副理事长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团中央理事
世界华商总会副秘书长等42个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