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山流传千年的妇女
下一主题:老和尚与大红袍的故事
天心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7179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2.8%,其中大红袍1002亩、肉桂2244亩、水仙3870亩、奇种63亩。有种茶农户246户,占农户数的48%以上;茶叶加工企业43家,茶叶加工作坊107家,是我市著名的岩茶村。年加工干毛茶692.1吨,年加工产值4782万元。
天心村,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村民楼房和茶叶商店矗立于武夷大道旁,展示出新兴小区朝气蓬勃的景象。可是,在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还未申报之前,天心村仍静静地守候在奇山异水的怀抱中和悬崖绝壁的山脚下。
天心村得名于天心岩,天心岩成就了天心寺。天心岩因其在武夷所有群峰中,位置特殊,成为名僧向往之地。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初建时名为“山心永乐庵”,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之一。据清代董天工所撰的《武夷山志》记载:“全山百二十里度之,是峰居其中央,犹天之枢极,故曰天心。”武夷山北著名的景观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寺、鹰嘴岩、水帘洞、土国寨、马头岩、青狮岩等,都围绕于它的四周。因而早期天心岩的古刹名为“山心永乐庵”,意即山之中心的永乐庵,后改名天心庵。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成祖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正名,降旨天心庵“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 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清代改名永乐禅寺。原天心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天心永乐禅寺的主要庙产经济是靠僧人经营的岩茶收入。由于偏居山隅,周边崖悬壑深,终年云雾缭绕,种植加工岩茶成了天心永乐禅寺僧人的事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