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溪茶。即资水南岸的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潭水洞、桥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和高家溪、马家溪。品质以后者最好。至道光元年(1820年),湖南
黑茶除一部分运往陕西泾阳县加工成茯砖茶销往西北之外,一部分在陕西、山西加工成“百两茶”,另一部分商人来安化就地加工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捆尖等,每年约三万老担(合1720吨),主销山西、陕西等省。当时湖南资江沿岸茶园遍布,茶号林立,仅酉州、黄沙坪、东坪就有茶号六、七十家之多。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上好的高家溪、马家溪的黑毛茶,在安化加工成“千两茶”,每支老称重1000两,净重36.25公斤。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阻塞,体积庞大的黑毛茶运往泾阳加工十分困难,销往西北的
黑茶逐渐减少,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湖南省成立茶业管理处,同年5月,茶业管理处派副处长彭先泽先生到安化江南试制黑砖茶并获得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检验合格。8月,彭先泽先生又报请成立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在安化江南租赁德和庆记茶行为厂址,1940年3月1日正式开工压制。自1941年起,砖茶厂改由湖南省建设厅直辖,改名湖南省砖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