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议普洱茶膏 茶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 2013-05-31 浏览 5753 次

躺在草地上8:这不就是茶珍吗?

小子呆呆地:茶膏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喝!

……

网友们关于茶膏的疑惑不胜枚举,对茶膏没有丝毫概念的网友以为茶膏是茶味蛋糕、是药,对茶膏有一定认知的网友以为茶膏不安全、以为茶膏中营养因高温而缺失殆尽、以为茶膏和普通的速溶茶粉区别无二……

由此可见,茶膏作为一种“古老”却又“新鲜”的茶饮,横空出世,却名气不足,以至于引发种种误会。这其实恰恰击中了当今茶膏行业发展的“软肋”——品类认知度低。

茶行业专家陈杰介绍了茶膏的起源。茶膏,或者说普洱茶膏,在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将其家传的清宫普洱茶膏拿出在广东拍卖的时候,曾经频繁的曝光于各大媒体与公众的视野里。这一年的拍卖市场,茶膏夺尽眼球,之后商业嗅觉灵敏的商家们就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茶膏产品。但因为茶膏品类本身的扩散度和认知度不够,与沱茶、砖茶、饼茶等云南普洱茶常见形态不同,茶膏,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茶品类,很多网友对茶膏的历史也不了解。

在趣味科普中为茶膏“正言”

继“那些关于茶膏的误会”热议近一周之后,“中国茶膏博物馆”又发布了以“茶膏是神马?”为主题的系列微博。细心者不难发现,从“那些关于茶膏的误会”到“茶膏是神马?”,“@中国茶膏论道”似乎在一步一步向消费者理清茶膏认知的脉络,同时也在为茶膏受到的种种误会和委屈“正言”。

与博物馆机构常见呆板风格不同的是,这次“中国茶膏博物馆”并没有像个长者一样为网民讲述枯燥而乏味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是用趣味性极强又不失典雅风范的图文长微博,将茶膏为何物阐述得一清二楚,好的事物总是要经历重重考验,茶膏从诞生之初经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磨砺。这个主题为“茶膏是神马?”的图文微博同样也受到了网民们的强烈追捧。

此时网友们的反应是:

夜不语:终于知道茶膏是啥了,但是好喝吗?

爱在80后:长见识了,普洱茶喝过不少,茶膏第一次听说,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秋婉美:到底是茶叶好还是茶膏好呢?

Brazil内马尔:熬的啊?啥味道?想尝试一下

……

由此可以看出,当茶膏的面纱被逐渐揭开,大家对于茶膏这一新茶品怀有很大的热情与期盼,很多人都想尝试和购买。但对茶膏的制作工艺、好茶膏的标准等还存在认知不全等问题。

普及新品类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着这样一种复苏传统茶膏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茶膏博物馆”成为了这次微话题的重要参与角色,除了发布上文中提到的转发量和回复量都很高的趣味科普微博之外,在网民们对茶膏的种种疑惑展开热烈讨论的同时,“中国茶膏博物馆”针对网友的这些问题,从各个角度,发布了“那些关于茶膏的误会”与“茶膏是神马?”的相关微博内容,如告诉网友们“茶膏不是药”、“茶膏不一定都是大锅熬制”等,以权威茶膏博物馆机构的身份,传播着关于茶膏的种种知识。此外,作为茶膏行业领导品牌的“蒙顿茶膏”也积极地参与了这一次的讨论,发表了具有行业权威性的看法和观点。

茶膏,作为新一代的茶品,其悠久历史、浓缩精华以及便捷品饮等特点,都代表着一种更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茶饮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中国茶膏博物馆”也发布了主题为“茶膏之前世今生”的图文长微博为网友们阐明了茶膏发展的历史脉络。

本次茶膏的讨论,预示着一种以茶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产复苏的趋势。而像“@中国茶膏博物馆”和“蒙顿茶膏”这样引领茶膏潮流的重要角色,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在媒体扁平化的今天,将物质与精神高度融合,向更多的人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茶如人生,杯中论道。中国茶膏论道,论的也许不止是茶膏之道,论的也许是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道。如果您对茶膏这一新茶品满怀期待,如果您对茶膏产业的发展也有看法,请参加我们的讨论与投票,“中国茶膏论道”需要您的参与!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