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岩茶茶艺表演
下一主题:武夷岩茶三字经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乃至周边生产、加工红茶的地区的民众是不爱饮用红茶的,而欧美人士却非常欣赏它,所以当时红茶主要作为出口商品。1843英国人罗伯特·福琼来窃取红茶种子、茶苗及栽种制做技术,并请中国茶农到印度栽种、制做红茶,印度由此而发展为红茶生产大国。
6、清代创制出乌龙茶
乌龙茶的起源,清时布衣文士王草堂在其《茶说》(1717年)作了详细记载。对于《茶说》之记载,前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认定该法即为乌龙茶制作工艺之起源,并说“现福建崇安武夷山茶的制法乃保留了这种乌龙茶传统工艺的特点”。
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式,是武夷山一大贡献。自此武夷茶由北向南传播,直至渡海到台湾。
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成,闽南人起了重要作用。崇安县志和武夷山志载:“武夷山向为羽流栖息之所。清初闽南教徒始入修持,嗣是玉华、清源、碧石(寺庙)相继以兴,天心永乐禅寺至有释教徒一百余人。是时百二十里山中大小寺庵院有五十多,山僧多为闽南人。”本来“茶和寺院佛教有着深远的关系”,在武夷山尤为明显。因该山中几无农田,只有茶山。僧人便以茶为产,以茶为生;念经参禅,以茶解困;消闲待客,赏茶为乐。这种珍品自然由僧人传到闽南家乡,很快地引来了闽南商贾前来经营武夷茶,时山中茶厂大部分系闽南茶商所有,成品茶则运往闽南、潮汕及海外销售。闽南僧人、茶商与当地山民为共同研制、发展武夷岩茶作出了贡献。而今山中不少人系闽南后裔。
由于“五口通商”的冲击,北上的“茶叶之路”走向没落,被新的海上“茶之路”所代替,经营武夷茶的山西帮解体,广、潮、漳、泉、厦等茶帮兴起。武夷茶分别通过厦门、福州口岸大量输出,促进了茶饮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并成为世界最负盛名的三大饮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