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目标:组建的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挂靠梧州市农科所,内设六堡茶品种选育研究室、新产品开发研究室、工艺设备研究室、六堡茶传统文化研究室。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
对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者),凡符合条件可以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有关财税、融资、土地、市场准入、高新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在职权范围内,对发展六堡茶产业所需用水、用电、用地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不断降低企业及经营者的投资及生产成本。要按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和“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和林场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促进茶园基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强对六堡茶产区的农村道路、茶园道路和茶园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财政扶持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要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的财政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机制,市、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倾斜。规划确定的重点产茶区在六堡茶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机械采摘、茶园生态工程建设等列入相应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予以扶持;采茶机械更新列入农机补助项目;茶叶经济合作社列入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列为农民大培训内容。积极争取科技三项经费投向六堡茶产业,加快筛选确立一批六堡茶生产的重大课题,立项攻关,重点挖掘完善六堡茶优势品种的选育,六堡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六堡茶品质形成机理,六堡茶香气成分的研究,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优势菌种的培养,研发茶叶加工新设备、茶园高效、安全、优质配方肥料与茶园植保新技术、新设备,支持六堡茶新产品开发。要鼓励六堡茶企业创建品牌,扶持、培育六堡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2009年起,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快速繁育、加工技术的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各方面。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建立投融资吸引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联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符合条件的六堡茶企业、基地和经营大户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合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要继续加大对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现有6家六堡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要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措施,在规划期内新培育10家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龙头企业。
(二)技术措施
1、抓好六堡茶优良种茶苗繁育
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六堡茶原种良种的选育并建立良种母本园,加强六堡茶原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抓好六堡茶原种母本园建设,选育优良母本,淘汰不良单株,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加快扩大六堡茶原种苗木繁育规模。从2009年起,要建立市级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全市六堡茶育苗基地面积要达500亩以上,每年可满足2万亩新种茶园所需种苗。
2、加快六堡茶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按照规划,在六堡茶主产区内,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协调,引导农户、林场合理流转土地,切实解决宜茶用地紧缺问题。二是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大对茶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老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加强茶园基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种茶效益。三是在发展壮大现有六堡茶企业的同时,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茶园。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逐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基地建设向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3、不断完善六堡茶加工技术
整合资源,加快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在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优质的前提下,发扬优秀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改进六堡茶加工工艺,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六堡茶的加工技术、作用机理和保健作用开展深入研究,加快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效益,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依托区内外茶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有计划地培养、引进高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至2011年,由市、县两级落实编制,为产业主管部门配备高级茶叶专业人才。要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六堡茶专业人才研讨班,着力提高产业骨干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市农科所设立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依托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强六堡茶种植、加工、存贮、新产品开发、保健功效以及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提升六堡茶的影响力,夯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5、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
一是注重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专著,彰显六堡茶的悠久历史,提高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二是抓好六堡茶集体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取得六堡茶原产地认证;由政府牵头及时申请集体商标注册,防止恶意抢注;加强宣传推介,加大保护力度,逐级申报“六堡茶非物质饮食文化遗产”和“六堡茶加工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三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企业要在充分利用集体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从源头到市场一系列环节中增加投入,提高技术,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抓好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市级六堡茶协会对全市六堡茶行业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引导各产茶区建立茶农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全市六堡茶产业协会网络。加强行业协调,倡导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统一应对市场,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六堡茶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督查相关工作落实。茶叶重点产区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2、落实责任
市级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育苗基地建设;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统筹本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抓好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科技部门要组织重点技术攻关研究;工商部门要加强六堡茶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强六堡茶质量管理,合力推进六堡茶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3、强化宣传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对六堡茶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2008年起,市政府将定期举办梧州六堡茶节暨茶业博览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级的茶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展示,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
4、完善服务
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开通六堡茶网站,开辟种植、加工、贮藏、茶艺技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专栏以及开设六堡茶论坛等,积极开展网上交易。要建立健全六堡茶的市场监督体系以及完善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