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融资,个人、集体投资和银行信贷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拓宽引资渠道。省财政要加大整合力度,突出支持重点;茶叶产业重点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增加投入。同时,各级政府要整合资金,从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外经贸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机补贴、退耕还林、科技创新、以工代赈、扶贪开发、防护林建设、农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中安排项目支持茶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茶树良种补贴、基础配套设施、标准茶园创建和龙头企业品牌培育、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环节。
(三) 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施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茶叶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鲜叶进入加工、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生产环节,以基地(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记录档案制度,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违禁物品。引导龙头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立GAP生产体系和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依托省、市、县各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单位,建立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对茶叶产品质量日常安全监管,实现全省范围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
(四)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茶叶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的产地区域性市场。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在省内外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类城市设立品牌茶销售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进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提升湘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引导茶叶龙头企业更新营销理念,发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实施湘茶“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欧美、非洲、亚洲等主要出口市场,提高对欧盟、北美的出口份额。支持茶叶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农业、商务、工商、质监、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强对茶叶企业指导和服务。
(五) 强化科技信息支撑。以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农科院的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体系以及龙头企业现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围绕湖南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引导建立科技共享、优势互补机制,加强茶树良种选育、茶苗快速繁育、茶园机械化管理和采摘、茶叶连续化加工。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建立绿茶、黑茶、花茶、红茶加工和茶叶提取物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积极探索茶叶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在茶叶集中产区县、乡两级配备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茶叶科技的入户率和到园率。依托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湖南茶叶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茶叶信息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渠道,推动茶叶种植、采收、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增强茶叶产业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
(六)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级茶业协会、茶叶学会要强化行业组织服务职能,做好行业自律、市场协调监督、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产业宣传、茶文化传播等工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当好参谋,在推动全省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作用。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