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包装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形成
发布时间 2013-08-09 浏览 6865 次
这些地区的茶叶包装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中国的茶包装看福建,福建的茶包装看厦门,足见厦门茶包装在全国的影响力。”厦门被誉为中国茶包装行业风向标式的前沿阵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大型茶叶及包装展销会,吸引来自大陆及台湾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吴兹福在采访中毫不掩饰作为厦门茶叶包装企业一员的自豪感。正因为这种茶叶产业的地理优势,厦门市茶叶包装集群应运而生。厦门尚品是当地的代表企业之一,其设计制作的雍容华贵、吉祥富贵两个茶叶包装作品在第四届中华印制大奖的评选中获得了包装装潢类金奖的殊荣。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茶叶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全国久负盛名,围绕着白茶,当地的包装产业也在逐渐兴起。浙江省湖州市印刷技术协会秘书长钮小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茶叶包装产值占到了当地包装总产值的近三成。仅安吉白茶一个品种,就已注册100多种个性化商标,年产量达1200吨,当地大大小小的20多个包装企业专门为安吉白茶提供包装服务,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钮小惠说,到了三四月茶叶产出的旺季,茶叶包装需求巨大,包装企业需要联手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订单要求。

  据介绍,原先湖州当地的白茶包装都送到了温州等地去生产,“这么大的业务量流失了很可惜”。近年随着当地包装实力的提升,大部分白茶包装已可实现本地消化,围绕着茶叶的一套流程顺畅的茶叶包装产业链正在形成。安吉科达印刷有限公司、安吉凯达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

  江西省萍乡市的茶叶包装发展已有20多年,产业实力在业内也是有目共睹。据江西省印刷技术协会副秘书长林畅茂介绍,萍乡市有30多家茶叶包装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江西省萍乡市印刷产业的支柱,所创造的产值占到了整个印刷产业的86.5%。

  然而产业集群也是一把双刃剑。吴兹福认为,产业集群形式能促进茶叶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为企业减少很多单体资源投入,通过资源共享方式节约成本、快速创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对于将做精做强作为战略规划的企业而言,是很好的选择。然而由于产业集群所带来的价格恶性竞争则是随之衍生出的不利因素。如何扬长避短是茶叶包装集群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把住茶叶包装生产生命线

  除地理优势带来的产业集群特点外,茶叶包装市场的优势企业均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加工型包装企业的另一大特征,那就是他们均是行业中的“多面手”。不仅能生产和销售精品包装,还能适应茶文化的产业特点将触角延伸到上游的设计研发,设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占领市场的重要标志,成为茶叶包装企业发展中的灵魂。

  正如吴兹福在采访中所说,“创”是茶叶包装企业的动力,“意”是茶叶包装企业的灵魂,创意则是一款茶叶包装的“氧气”,“没有氧气何谈生命,茶叶包装唯有求变求新才能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除创意设计外,机械制造能力也是决定茶叶包装是否精美的重要因素。钮小惠说,茶叶包装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实现四色甚至五色印刷,还要具备烫金、烫银及在铁罐上印刷等能力,有时还需丝绸等特殊包装辅料配合生产。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意识的日趋重视,在茶叶包装的生产与选择上,一个趋势值得关注,无论是材料选取还是工艺的简化,茶包装的“去过度化”环保行动势在必行。正如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秘书长刘寿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环保、简约是目前茶叶包装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吴兹福对此也表示了认同:“从设计开始就应当重视简约,更多地融入中国的文化内涵,促使有实力的企业也都开始研发环保型包装。”

  “两不沾”令茶包行业发展受阻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茶叶包装企业在行业归属上似乎有点尴尬,属于“两不沾”的状态。吴兹福说:“虽然茶叶协会和包装协会我们都参加了,但是茶叶协会不懂包装,印刷协会又对茶叶的特有产业属性不了解,备感尴尬。”他说,放眼全国,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茶包企业,规模通常都不大,“百十来号人而已”,并未对行业产值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这是被忽视的根本原因。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刘寿生的认同,虽然目前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是国内纸制品包装业内的权威协会,然而其旗下却并未有茶叶包装企业加入,但是协会已经看到了茶叶包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该领域作为了小微包装企业转型中的推荐领域,未来也计划将这些企业纳入重点管理范畴。

  据吴兹福介绍,福建省茶叶协会已将改善这种状况排上日程,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厦门茶叶包装国际设计展上同时成立茶叶包装协会,希望可以借助两个行业的“通婚”,达到促进茶叶包装产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协会有力的市场引导,相信市场秩序会得到改善。”

  采访中也有企业表示,之前茶叶包装市场空间大,做的企业少,很多企业看到了这块蛋糕,蜂拥而上,导致市场空间急剧缩减,正如林畅茂所说:“市场就是如此,呈波动状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