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新玩法:民间认购藏茶获利按比分成
发布时间 2013-09-07 浏览 7276 次
说明里面有问题,“逢高出货也是为了抵御风险,回笼资金再投资新茶。”

  高飞表示,不懂茶,不爱茶,盲目跟进的人总是“死”得最快的,如今许多投资者都比较理性,只拿多余的资本来玩茶,银行也愿意以各种担保和抵押形式贷款给茶商中转。他还透露,有投资者看上茶商的产品质量、品牌和经销商渠道,就与茶商合作,先拿出1000万元把一个仓库的货都包下来,但销售仍归茶商去做,最后获得的利润再按比例分成。“茶商需要流动资金、投资者需要项目,民间认购刚好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业界观点

  充分消耗有效流转的市场才健康

  “东莞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有10个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各类茶庄、茶叶店有7000多家,而整个珠三角除掉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外,茶庄约有25000家。”高飞说,东莞市场存茶消耗量大致是普洱60%、黑茶20%、铁观音15%,另外5%是其他茶类。

  如按毛茶价格折算的话,光是每年流入东莞的普洱茶黑茶等的市值就有约30亿元。有的大藏家拥有5万平方米的仓库,多年下来自己存茶的市值都有几十亿元。钟广林回忆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莞商家最早是大朗的一批毛织厂老板,一车一车从芳村拉过来。

  高飞有个亲戚1995年当司机,工作是去芳村拉茶,一年下来就拉了当时市值500万元的货。“要知道,当年都是大厂茶,品质好,价格便宜,当时卖2元多的沱茶现在价值1300元,卖10多元一片的‘水蓝印’如今要6000多元,这批货如果储存到今天,市值起码15亿元。”

  2004年后,大朗、常平、长安先后出现了大仓库,如今占地几十亩的都有好几个。

  有生产商在受访时表示,他也不主张自己的全国经销商囤货居奇:“茶叶终归是需要消耗、跟人分享的,有效流转的市场才健康,商家的风险也低,不然容易爆仓。应以藏养藏、逐步建仓。”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