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产品线的过度复杂,市场定位及产品诉求自然就不精准。对于我们的普洱茶企业要想从这么庞大的产品体系里突围而出,光靠拍脑袋或模仿抄袭显然是行不通的,需要对形象产品,主利润产品、主销产品、上量产品、类比产品、辅助产品等的产品线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规划,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创新,精准定位诉求清晰,再配合有效的市场宣传效应,才能产生引爆点。
三、市场价格混乱,经销商反向倒戈,变成竞争对手了。
普洱茶市场的价格混乱是普遍默认的现象,大多数普洱茶企业都有与经销商抢客户的事件发生,低价格出货让经销商无利润可运作。厂家制定的价格体系和经销政策似乎变成了一张白纸,可有可无。直至经销商上门与厂家翻脸,吵架等等恶性事件发生。对于这已屡见不鲜了,出于道义,我不在这里列出有哪些普洱茶企业有这类事件。
而也有手段相对高明些的,通过限量生产,由背后团队运作让产品在市面上快速流通,造成销量假象,让经销商初尝甜头,拼命囤货,造成价格虚高,实际上只是实现A仓转B仓转C仓经过几轮转移最后再到C仓,最后A仓、B仓都赚钱了,而C仓就吃到苦头了。
一些反应速度快,有很强的市场意识的经销商开始参与厂家的上游产业链的竞争,再加上手上拥有的客户和渠道自然有底气,撇开厂家的牵制。现在,普洱茶企业光靠守住上游产业链,已经显的力不从心,而被经销商反向倒戈,导致萎靡不振或退出市场的普洱茶企业,这几年逐渐多了起来。
很多普洱茶企业在企业介绍一栏里,虽然写着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其实说白了还处于生产领域,普洱茶行业本身是个低门槛行业,原来的运营方式不奏效了,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产品同质化的竞争,还面临着经销商倒戈,直接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那这类普洱茶企业的出路又在哪里?
四、传统茶叶批发市场逐渐无法满足于茶商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叶批发市场有1000多家,年销售额达2亿元的有80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云南、北京、上海、山东、天津等省份和直辖市。
传统茶叶批发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最快反映市场动态的信息集散地,也是茶叶流通渠道的最大核心地,而对于茶商来说,茶叶批发市场的商家过多,摊薄了经营的利润,随着市场租金的提高,茶叶批发市场商户已处于一个微利经营的时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市场在茶叶流通渠道里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茶叶市场的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规模效应和消费者心理的价值作用是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核心,这是其他渠道通路,如百货、商超、高档酒店等市场细分渠道无法达到的,任何行业的市场渠道都存在大渠道、小渠道之分,也就形成了集中的、分散的、特殊的区域现象,如专业市场、商超和专卖店之间区别。面对越来越精细化的渠道,对普洱茶的厂家肯定是好事,有机会多点出击,扩大市场的布局,但对于传统茶叶批发市场里的茶商来说,却形成了机会与威胁。
转变经营思路也就变成了茶叶批发市场里商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当中有的转变投资方向,有的开展网络新渠道,有的变守店为主动出击寻找客户,也有比较恶劣的以卖假老茶谋取高利润,有关茶叶批发市场的茶商诚信问题,不在这里讨论。而近年来,高端茶会所的新兴经营方式成了茶商的投资新方向,脱离于茶叶批发市场,且能提升经营利润。这也使如何优化和提升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功能,成为市场经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后记:
关于以上叙述的瓶颈现象,是本人在茶行业这些年与茶企,经销商,茶友之间交流出来的一些感悟和思考,我相信很多茶界的同行业者也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人不认为自己的解决之道如何高明,所以未敢在本文中提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解决之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把这些现象展现出来,如果其中的一段话能引发一些思考,那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