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注意概念上的误导
拼配
普饵茶拼配并不是什么拼配不同种的茶叶,而是指普饵制作选料和别的茶不同,一般既要芽尖,也要青状叶,甚至粗老茶叶和茶梗。用这个错误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把不同种茶叶并销以获得暴利。就算因为生产管理模式并不能保证茶叶来源是同一个地区的,正规做法也是同一种茶叶,最多只是产地不同罢了。普饵茶和龙井、观音一样并不是不在乎茶种和产区范围,它同样是有个性的茶种,这里再次强调。
茶叶分级
把茶叶分级说成茶青等级,设定档次,一级为最高为芽尖,八级最差为粗老茶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以取芽尖和嫩叶为主的绿茶冒充普饵茶大开方便之门,普饵茶的分级仅仅为方便生产的划分,对讲究拼配的普饵茶来讲,分级对茶叶后天表现没有直接关系。如所谓一、二级为主的陀茶很多时候就是散茶压制,而7542的茶青也不是绝对四级茶青,它什么都还是有如芽尖、大叶和老叶都包括。今天其实由于便于陈放的茶青稀缺,很多当代字号饼连碎料都舍不得给陀茶和砖茶,而是选择把它压入饼茶内部,这只是早期造假的模式,现在索性什么茶叶都上阵以解决市场缺口。
野生茶
有的商家会抓住绝大多数顾客不可能喝过野生、野放茶的机会,迎合野生、野放环保生态的概念心理,把这一类茶并入普饵概念,并无耻杜撰曾经某些某些字号饼其实拼配的野生、野放茶等等,推销一些不为人知的云南茶种。野生、野放是什么概念,高度纤维化、木质化的茶科植物,它们怎么可能含有普饵丰富的茶多酚,怎么可能有普饵出汁浓郁的特征,且野生茶的茶叶尺寸摆在那里,掩耳盗铃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就是野放,到底是什么茶种的野放?是野放就是普饵?退化了会更好?
普洱茶的季节性
普饵茶和许多茶叶不同,并不在乎茶叶的选取部位。正因为如此,普饵一般四季均可采摘,这和云南南部四季本也不分明的气候特征也相宜。但如今市场什么全芽尖、春尖、早春、谷花等等狗屁东西层出不穷,其实真实目的就是混淆视听,便于推销真正普饵茶种以外的茶种。如此乾坤大挪移可谓用心良苦,可惜那些成功的字号饼、印级茶默默地展露着它们质朴的面貌,诉说着它们真正的身世。可惜糊涂者太多助长了奸商如此嚣张。真不知道以后我还会看到什么普饵,世界真奇妙,普饵尤甚。
市场上许多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要知道在潮湿高温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容易引起茶品霉变等情况,这也就是俗称“湿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