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黑茶
发布时间 2011-06-22 浏览 8061 次
为,茶为“万病之良药”,黑茶经过长时间的储放就如中药要经过“后处理”才能产生药效的原理一样。孤立片面地分析某一种化学成分对品质和功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茶毕竟是茶,维生素片和氨基酸是不足以取代它的。

黑茶产品的演变

(1) 甘引与陕引。 “引”是古代商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纳税凭证,最早实行卖引法是在北宋末年。因当时茶叶贸易兴盛,逐渐引起朝廷的重视并把茶税作为重要的税源。当时规定茶叶不准私相交易,概由官府垄断。茶农所产之茶,交纳一定的税金或茶叶实物后,由官府统一收购,商人经营茶叶必须先到京师税务局缴纳税金,领取“引票”,再到指定的茶厂收购茶叶,在禁榷之地(即官卖区域)以外的区域才销售,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限之内将茶销售完毕,将引交还。卖不完延期须申请批准,到期不缴者治罪。每引又规定了重量和规格,盛茶的笼篾都又官府统一制造出卖,并定大小之式,严格封印之法,用火印熏记题号以作为标记,这种仿照“盐引之法”由商人经营的茶叫“引茶”。宋朝规定引分长引和短引,长引120斤,允许其在外贩卖,短引二十五斤,只限在本地贩卖。清朝则以篾制为单位,官茶通过蒸晒,都是统一的篾篓封装,每五斤为一包200包即为一引,并按茶叶质量之优次将等级印烙篾上,写上商人的名字,以备查验。

“引”又分为“甘引”和“陕引”。“甘引”系较粗茶的黑毛茶叶,篾篓踩成大包(每包90斤),运往陕西泾阳,做茯砖原料,以兰州为主要市场;“陕引”的茶叶品质较嫩,用篾篓装(每包重约80斤),运往晋、陕、察绥等省,以西安、太原为主要市场。

(2) 茯砖茶。1644年前后,陕西泾阳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砖茶,称“泾阳砖”,当地又叫“湖茶”。因为需在伏天筑制,故称“伏砖茶”。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以前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故称为“附茶”。当时的散茶运抵关中后,因产品包装、规格、质量、口味杂乱不一,不适应西北大规模市场批量要求。前期运输以水路为主,相对比较方便,而后期运输要穿过遥遥数千里的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艰难的运输需依靠人背马驮来完成,因此为了运输方便,必须减少体积。至于这种砖茶为什么要通过“垒花”来形成他的独有品质,至今还无从考究。笔者推测可能是当时的篓装茶在长途运输中形成的特定品质被当地牧民接受后,便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认为只有发了“金花”的茶滋味才能醇和,其功用亦胜过未发花的茶。

茯砖茶在湖南安化从试制到成功,历经多年的摸索。1942年安化江南砖茶厂,1943年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

茶厂都曾试制茯砖,因发花不好,未获成功。当时总结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直到1953年,在茶工、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三年时间的反复摸索和试验,实现了在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现白沙溪才哈厂)“移地筑制”。湖南于1953年加工手制茯砖,1958年改为机制。茯砖茶加工先在安化白沙溪茶厂,1958年建立益阳东厂,益阳茶厂从1959年全面采用机械压制茯砖,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砖加工企业。

(3) 湖南青砖茶。清康熙间,湖南临湘羊楼司所产老青茶数量多,滋味浓厚,山西晋商进入羊楼司设庄压制青砖茶。当时制造系手工操作:先将收购的老青茶,进行后发酵,干燥,拣去老梗、杂质,筛去沙土、粗叶,切碎,过秤,高温蒸软,置木模内用手压机重压(模内底、盖各有铅块一块,底板刻有商标、茶庄名称),取出低温烘干,白纸包装,纸上粘贴红签,装入衬有箬叶的篾篓待运。青砖茶规格有二四、二七、三六、三九、四九、六四等多种,每片重不同,销区亦异,以全面生产最多。所谓“二四”砖,即每篓装24片,“二七”砖,每篓装27片,余类推。清同治(1862年)以后,临湘制造地点,以扩展到聂家市、路口铺、桃林、五里牌等地。最高年产销青砖茶8064吨,20世纪初,在聂家市的晋商聚兴顺茶庄购进蒸汽压砖机一套,力图改进和发展青砖茶产销,是湖南茶叶应用机械的首创,但销路被俄商垄断,该庄生产终难发展。1938年10月,临湘沦陷,这套机械被日本掠夺没收。中日战争期间,临湘青砖茶生产完全停止。战后十余家恢复生产,多为本地商人小规模经营。1989年,临湘茶厂恢复生产,1990年,白沙溪茶厂采用原料生产青砖茶。

(4) 天、贡、生尖茶。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山西曲沃茶商在安化采购原料较嫩的黑毛茶后,就地加工为散茶,分为“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生尖、捆尖”七种。

芽尖:谷雨前采制最细嫩芽叶,以一百零六皮篾(制茶篾筛圆周一致,每片篾宽基本相同,在编制时以篾片的多少定筛孔的大小,筛片越多,筛孔越小),的小雨筛筛拣,制成一斤一篓的黑茶,每六十篓装入篾制的套箱(芽尖与白毛尖又统称为套箱茶),西帮客商多在回藉是以此作为贵重的赠品。

白毛尖:即芽尖的一种,于谷雨前采制,因叶尖有白色,叶片未展开,宛若雀舌,称白毛尖。古时商号门前,往往书有“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之句。

天尖:谷雨节后采摘的花,用八十二、八十四皮篾之中雨筛筛出,踩制而成大包。

贡尖:分头黄、二黄两种,头黄用二十四皮篾粗雨筛,二黄用五十二皮篾之四筛筛出,踩制而成大包。其时天尖、贡尖用作贡品。

乡尖:又名门市贡。由四十四皮篾筛筛出而成。

生尖:有原庄生尖(又名上生尖)和捆庄生尖(又名下生尖)之分,不用筛,仅以簸盘拣出大黄叶,即踩制成包,多供销于山西地区。

捆尖:叶片宽,人工加以蒸、捆、烘焙使成条形,拣去黄叶,呈乌油色,可为生尖拼堆之用。

芽尖和白毛尖系谷雨前采摘的一芽一叶,白毫显露,是黑茶中的特级。茶商略予拣选、簸扬,复烘后,每一斤装一小篓,由茶商购茶结束时随身携带回,作为馈赠达官、富商、亲友的高贵礼品。但因数量少,未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商品。

天尖以下各茶,品质较粗,都是商品茶。乡尖、捆尖因为叶片粗大张开,在筛拣后,尚需蒸软装入布袋,两人用足反复滚踩,使片状茶成为粗条或折叠状。由于制造费工,成本高,而销区售价又低,民国时期这两种茶已经停止生产,清末以后,主要生产天尖、贡尖、生尖三种。1972年改名为“湘尖”一号、二号、三号,益阳茶厂于1978-1980年也生产“湘尖”一号、二号、三号。1983年仍恢复原名至今。

黑茶的选择

黑茶总的品质要求是色泽黑而有光泽,汤色橙黄而明亮,香气纯正,陈茶有特殊的花香或“熟绿豆香”,滋味醇和而甘甜。如果香气有馊酸气,霉味或其它异味,滋味粗涩,汤色发黑或浑浊,都是品质低劣的表现。

具体讲,茯茶要求:砖面色泽黑褐,棱角分明,厚薄一致,掰开后“发花”茂盛,内质香气“菌花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和尚浓,菌花味明显,汤色红黄明亮。花卷茶要求:茶柱紧实,色泽黑褐有光泽,可以有“金花”,香气醇正,滋味甜润醇厚。切忌“烧心”霉变。天尖茶要求:外形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高而浓,有松烟香,滋味醇厚,不苦涩,汤色稍橙黄。陈茶有“樟”香味。内质香气纯正,或带松香烟味,汤色橙红尚明,滋味醇和忌味涩粗老味。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三门峡上阳书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