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通常只认印有“川”字的青茶砖,显然,这跟历史贸易有关。对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兄弟来说,“赵李桥”三个字无比亲切。权威说,内蒙边区就是“赵李桥”的根,而边疆的民族兄弟们对青砖茶的钟情,大有一种“从一而终”,让赵李桥人放心的感觉。
但遗憾的是,近在眼前的赵李桥青砖茶却一直没有得到本地人的青睐。
权威坦言,这跟茶叶一直作为国家管制物资有很大关系。长久以来国家政策没有引导内地人消费使用青砖茶的举动。青砖茶作为黑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顺肠胃功能,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吃不饱,哪有刮油的需要”。
不过,赵李桥的青茶砖在当地有个独特的使用形式——治拉肚子,尤其是小孩子。赵李桥镇街上小吃店的老板娘说,他们并没有喝青砖茶的习惯,但早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收藏着青茶砖,就是备着在人拉肚子不舒服时,熬一点喝。
据史料记载,黑茶因为独特的发酵工艺,确实有治病的功效。《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而黑茶,随着存放年代的增加,药理价值也越高。这也是赵李桥众多人家存放一点青砖茶的原因。
市场
“现代病”促赵李桥茶销量大增
不过,眼下的情况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据赵李桥茶厂总经理董波俊介绍,近些年,赵李桥青茶砖的销售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内销的增加。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李桥青茶砖边销量比较稳定,在13至16万担左右。而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年销售量大概在10万担左右。“虽然下降不太大,但趋势已经有了。”他了解发现,内蒙等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喝茶的习惯已经在年轻人中有所淡化,市场仍以中老年为主,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他们对青砖茶的需求量也将会逐渐降低。
不过,好的势头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状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内地人也开始加大了对青砖茶的需求。据董俊波介绍,市场的需求者大多以高生活质量人群为主,“这些人很多就有‘三高’症状以及亚健康。而黑茶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需求的变化在市场上比较明显。在赤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生产青茶砖的行列,而销售青砖茶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普洱以及安化黑茶相继刮起的“黑茶风”,黑茶在整个茶市的走势格外让人欣喜。
2008年,赵李桥砖茶厂还在武汉以及其他两三座城市开了直营店。根据赵李桥砖茶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青砖茶年销售额为600多万,2013年,达到了3000多万元。其中,以北上广深四地为主。相较北方而言,南方人对黑茶的需求量更大,在内销中,南方的消费比例占到60%。
对于百年老字号企业赵李桥来说,这确实很让人欣慰。即将到来的黑茶时代,让他们已经做好了扩大茶园规模和产量,在巩固边销基础上,积极拓展内销的经营策略。
这场看似“回归理性”的黑茶热是由安化黑茶引发的,而在安化黑茶热起来之前,普洱作为另一种黑茶,已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黑茶优势,至今仍然有不少普洱控。
据市场分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安化黑茶升值380倍,无不跟其背后的潜藏价值相关。但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药用价值,抑或是独特发酵为其带来的“能喝的古董”之称谓,安化黑茶和赵李桥青砖茶,都具备。
但在整个国内茶市中,赵李桥青砖茶似乎发展的并不如安化黑茶势头强劲。现在人们说起黑茶,首先想到的会是云南普洱和湖南安化黑茶,其次是广西六堡茶和四川雅安藏茶,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想起湖北的赤壁青砖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为赵李桥青砖茶湖支招,要为青砖茶打造一个让人记住的口号,这样才能迅速铺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