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 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 9~16 对之 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 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 9~16 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民国 树龄60~100 年)
种植于1912-1949 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 年,不够100 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 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 年 树龄35~60 年)
1949-1976 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 35~60 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 80~120cm,每亩约 1500~2000 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 树龄0~35 年)
1976 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 60~90cm,每亩约2000~3000 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